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引言 | 第12-17页 |
第一章 资源枯竭型城市政府生态责任概述 | 第17-24页 |
·相关概念和理论 | 第17-21页 |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界定 | 第17-18页 |
·政府生态责任的界定 | 第18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8-19页 |
·生态行政理论 | 第19-20页 |
·公共产品与市场理论 | 第20-21页 |
·资源枯竭型城市政府生态责任履行的必要性分析 | 第21-24页 |
·资源枯竭型城市政府生态责任的基本内容 | 第21页 |
·资源枯竭型城市政府生态责任履行的重要意义 | 第21-24页 |
第二章 资源枯竭型城市政府生态责任履行的实证研究——以山西省霍州市为例 | 第24-35页 |
·霍州市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现实困境 | 第24-25页 |
·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治理难度大 | 第24-25页 |
·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 | 第25页 |
·失业人口过多,基础设施薄弱 | 第25页 |
·霍州市政府生态责任履行的初步实践 | 第25-29页 |
·发展绿色产业 | 第26-27页 |
·修复生态环境 | 第27-28页 |
·改善当地民生 | 第28-29页 |
·霍州市政府生态责任履行中存在的问题 | 第29-30页 |
·政府角色定位偏差 | 第29页 |
·公共服务供给匮乏 | 第29-30页 |
·权责交叉,政策执行力偏低 | 第30页 |
·霍州市地方政府生态责任履行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0-35页 |
·思想上—政府政绩观片面,公众生态意识缺失 | 第31页 |
·法律上—生态环境法律执行力不足 | 第31-32页 |
·体制上—财税体制不完善 | 第32-33页 |
·机制上—监督机制不健全 | 第33-34页 |
·技术上—环境监管技术有待提升 | 第34-35页 |
第三章 资源枯竭型城市政府完善生态责任履行的可行性分析 | 第35-40页 |
·国家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政策支持 | 第35页 |
·资源枯竭型城市政府生态责任履行的实践积累 | 第35-37页 |
·国外政府生态治理成功经验的启迪 | 第37-40页 |
·日本——发展循环经济,完善体制建设 | 第37-38页 |
·德国——先进技术支持下的环境监管 | 第38页 |
·新加坡和芬兰——法治和教育并举的环境保护 | 第38-39页 |
·对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政府生态责任构建的启示 | 第39-40页 |
第四章 资源枯竭型城市政府完善生态责任履行的对策建议 | 第40-48页 |
·道德意识层面:唤起政府和公众生态责任意识 | 第40-41页 |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 第40-41页 |
·加强全社会的生态道德建设 | 第41页 |
·经济引导层面: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转型 | 第41-42页 |
·调整单一的产业结构 | 第41-42页 |
·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 第42页 |
·法律规范层面:完善环境立法,提高行政执法效力 | 第42-44页 |
·完善生态环境法律体系 | 第42-43页 |
·提高行政执法效力 | 第43-44页 |
·制度建设层面:推进相关制度的改革创新 | 第44-48页 |
·建立绿色干部考核机制 | 第44页 |
·改革财税体制,拓宽资金渠道 | 第44-45页 |
·完善社会保障和补偿机制 | 第45-46页 |
·强化行政问责和监督机制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54-55页 |
承诺书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