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符号说明 | 第7-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1 副猪嗜血杆菌病 | 第12页 |
2 病原学研究 | 第12-16页 |
·形态特征 | 第12页 |
·培养特性研究 | 第12-13页 |
·副猪嗜血杆菌的分型研究 | 第13-14页 |
·血清学分型 | 第13-14页 |
·基因型分型 | 第14页 |
·副猪嗜血杆菌的毒力研究 | 第14-16页 |
·清型与毒力的关系 | 第14-15页 |
·主要毒力因子 | 第15-16页 |
3 流行病学研究 | 第16-18页 |
·宿主感染情况 | 第16页 |
·副猪嗜血杆菌的混合感染情况 | 第16-17页 |
·副猪嗜血杆菌的血清学流行病学 | 第17-18页 |
·副猪嗜血杆菌的耐药性研究 | 第18页 |
4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 第18-20页 |
·临床诊断 | 第18-19页 |
·病原学诊断 | 第19页 |
·分子生物学诊断 | 第19-20页 |
·HPS的血清学诊断 | 第20页 |
·HPS的防治 | 第20页 |
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0-22页 |
第二章 HPS分型血清制备的免疫程序的优化筛选 | 第22-38页 |
1 材料 | 第22-23页 |
·试验菌株与血清 | 第22页 |
·试验动物 | 第22页 |
·主要试剂 | 第22-23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3页 |
·主要培养基 | 第23页 |
2 方法 | 第23-28页 |
·标准菌株的复苏 | 第23-24页 |
·标准菌株的复苏与培养 | 第23-24页 |
·革兰氏染色观察 | 第24页 |
·PCR鉴定 | 第24页 |
·免疫程序的筛选 | 第24-28页 |
·免疫原的制备 | 第24-25页 |
·HPS5型标准菌株的复苏与培养 | 第24-25页 |
·细菌的灭活与检验 | 第25页 |
·细菌的浓缩 | 第25页 |
·抗原的乳化 | 第25页 |
·疫苗的检验 | 第25页 |
·免疫程序 | 第25-27页 |
·优化后的免疫程序 | 第25-26页 |
·对照组的免疫程序 | 第26-27页 |
·血清抗体琼脂扩散试验阳性时间的检测 | 第27-28页 |
·血清抗体效价的检测 | 第28页 |
·血清特异性的检测 | 第28页 |
3 结果 | 第28-35页 |
·标准菌株鉴定结果 | 第28-33页 |
·标准菌株的复苏与培养结果 | 第28-29页 |
·革兰氏染色镜检形态 | 第29-32页 |
·PCR鉴定结果 | 第32-33页 |
·血清检测结果 | 第33-35页 |
·HPS5型血清琼脂扩散试验阳性时间检测结果 | 第33页 |
·血清抗体效价检测结果 | 第33-34页 |
·血清特异性的检测结果 | 第34-35页 |
4 讨论 | 第35-38页 |
第三章 HPS15个血清型分型血清的制备及其临床运用 | 第38-48页 |
1 材料 | 第38-39页 |
·主要试剂 | 第38页 |
·试验动物 | 第38页 |
·试验菌株 | 第38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8-39页 |
2 方法 | 第39-42页 |
·HPS的分离鉴定 | 第39-41页 |
·病料采集 | 第39-40页 |
·HPS的分离鉴定 | 第40-41页 |
·HPS分型血清的制备 | 第41-42页 |
·免疫原的制备 | 第41页 |
·免疫程序 | 第41页 |
·血清抗体琼脂扩散试验阳性时间的检测 | 第41页 |
·血清抗体效价的检测 | 第41页 |
·血清特异性的检测 | 第41-42页 |
·HPS分型血清的临床应用 | 第42页 |
3 试验结果 | 第42-45页 |
·HPS分离鉴定结果 | 第42-43页 |
·血清琼脂扩散试验阳性时间检测结果 | 第43页 |
·血清抗体效价检测结果 | 第43-44页 |
·血清特异性的检测结果 | 第44页 |
·四川地区80株HPS血清型鉴定结果 | 第44页 |
·四川地区HPS血清型的流行情况及分布规律 | 第44-45页 |
4 讨论 | 第45-48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