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Kinect交互技术的自适应儿童学习椅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课题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学龄期儿童坐姿理论研究 | 第11-13页 |
·Kinect交互设备在工业设计应用上的研究 | 第13-14页 |
·国内外儿童学习椅及智能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6-17页 |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7-19页 |
第2章 学龄期儿童坐姿的研究 | 第19-28页 |
·学龄期儿童的概念 | 第19页 |
·学龄期儿童身心特点 | 第19-23页 |
·学龄期儿童身体发育特点 | 第20-21页 |
·学龄期儿童心理特点 | 第21-23页 |
·学龄期儿童课堂坐姿分析 | 第23-25页 |
·学龄期儿童课堂坐姿行为习惯的相关研究 | 第23页 |
·学龄期儿童课堂坐姿行为习惯的实地调研 | 第23-24页 |
·学龄期儿童课堂坐姿行为习惯的总结 | 第24-25页 |
·儿童坐姿状态的判定 | 第25-27页 |
·儿童坐姿行为状态的判定实验 | 第25页 |
·实验中坐深的说明 | 第25-26页 |
·儿童坐姿行为状态判定因子的选取 | 第26-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儿童学习椅相关的人机因素研究 | 第28-40页 |
·学习椅相关生理因素分析 | 第28-31页 |
·学习椅相关的人体测量参数介绍 | 第28-29页 |
·学习椅相关的测量参数 | 第29页 |
·学习椅相关人体尺寸 | 第29-31页 |
·坐姿的生理因素分析 | 第31-36页 |
·人体坐姿形态及生理效应 | 第31-33页 |
·人体坐姿动作及尺度 | 第33-34页 |
·人体最优坐姿研究成果 | 第34页 |
·优秀人机工程学椅的分析 | 第34-36页 |
·学习椅功能尺寸及设计原则 | 第36-39页 |
·学习椅功能尺寸标准 | 第36-38页 |
·学习椅功能设计的一般原则 | 第38-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基于Kinect的儿童自适应学习椅设计 | 第40-58页 |
·原型机设计与制作 | 第40-44页 |
·实验原型机方案设计 | 第40-41页 |
·学习椅功能尺寸设计 | 第41-43页 |
·学习椅原型机制作流程 | 第43-44页 |
·Kinect姿势识别上位机软件开发 | 第44-51页 |
·Kinect对人体骨骼节点数据的实时获取 | 第45-47页 |
·Kinect人体关键节点夹角计算方法 | 第47-50页 |
·姿势识别上位机系统软件试运行 | 第50-51页 |
·姿势识别系统下位机软件开发 | 第51-56页 |
·下位机开发环境 | 第52页 |
·直流电机推杆行进距离推导 | 第52-53页 |
·下位机控制程序设计 | 第53-56页 |
·自适应儿童学习椅运行调试 | 第56-57页 |
·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儿童坐姿舒适性实验 | 第58-78页 |
·儿童坐姿舒适性评估方法 | 第58-62页 |
·肌电信号测试 | 第58-60页 |
·表面肌电信号产生机理 | 第58-59页 |
·肌电信号特征参数 | 第59-60页 |
·体压分布测试 | 第60-61页 |
·主观评价法 | 第61-62页 |
·儿童坐姿舒适性的实验过程 | 第62-67页 |
·受试者信息 | 第62页 |
·测量仪器及方法 | 第62-66页 |
·人体尺寸测量仪及计算机设备 | 第62页 |
·肌电信号特征参数 | 第62-64页 |
·体压分布测量 | 第64-66页 |
·儿童主观评定表 | 第66页 |
·学习椅舒适性对比实验过程 | 第66-67页 |
·实验数据分析 | 第67-76页 |
·肌电信号特征参数提取及分析 | 第67-72页 |
·体压分布结果分析 | 第72-75页 |
·儿童主观评价表结果分析 | 第75页 |
·主客观测试综合分析 | 第75-76页 |
·小结 | 第76-78页 |
第6章 改良型自适应儿童学习椅设计 | 第78-83页 |
·改良型自适应学习椅产品概念 | 第78-81页 |
·改良型自适应学习椅工作流程 | 第81-82页 |
·小结 | 第82-83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3-85页 |
·总结 | 第83页 |
·研究局限及展望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附录 | 第89-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