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9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19页 |
·研究目的、内容与方法 | 第19-21页 |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创新点 | 第21-22页 |
第2章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22-29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2-24页 |
·城乡统筹的内涵 | 第22页 |
·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 | 第22-23页 |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的内涵 | 第23页 |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理论依据 | 第24-29页 |
·马克思社会保障理论 | 第24-25页 |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 第25-27页 |
·城乡融合理论 | 第27页 |
·地理上的二元经济结构论 | 第27-29页 |
第3章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发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 第29-46页 |
·我国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发展现状与成因 | 第29-42页 |
·我国社会保障发展现状与特征 | 第29-31页 |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形成城乡二元化特征的成因 | 第31-42页 |
·加快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现实意义 | 第42-46页 |
·缓和人口老龄化危机 | 第43页 |
·推进城乡一体化户籍管理体制的改革进程 | 第43-44页 |
·加速对“三农”问题的治理 | 第44页 |
·助推产业结构的升级 | 第44页 |
·促进市场经济发展 | 第44-45页 |
·助推消费的增长以及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 第45-46页 |
第4章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第46-62页 |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 第46-47页 |
·社会保障城乡统筹度量与指标选择 | 第46页 |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评价指标的设定依据及含义 | 第46-47页 |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 第47-49页 |
·指标选择 | 第47-48页 |
·建立模型并进行数据选取 | 第48-49页 |
·社会保障与相关产业的关联性分析 | 第49-53页 |
·社会保障与相关产业的后向关联效应 | 第49-51页 |
·社会保障与相关产业的前向关联效应 | 第51-52页 |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适应性分析 | 第52-53页 |
·对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行实证分析——基于唐山市的情况 | 第53-62页 |
·唐山市构建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的可行性 | 第53-57页 |
·实证分析 | 第57-61页 |
·唐山市城乡社会保障统筹建设评价结论 | 第61-62页 |
第5章 完善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对策建议 | 第62-68页 |
·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夯实城乡统筹社会保障体系的经济基础 | 第62-63页 |
·协调工农业关系,构建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 | 第63-64页 |
·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促进城乡社保统筹的产业基础 | 第64-65页 |
·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增长 | 第65页 |
·完善就业结构,提升城乡劳动力的整体素质 | 第65-66页 |
·推行一元化户籍制度,推动城乡人口的合理流动 | 第66页 |
·完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增加对城乡统筹社保基金的有效投入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导师简介 | 第73-74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成果 | 第74-7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