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7页 |
·煤炭物流信息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煤炭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基于供应链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研究评述 | 第17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7-20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8页 |
·论文的内容框架 | 第18-20页 |
2 研究的支撑理论 | 第20-32页 |
·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 第20-24页 |
·物流管理 | 第20-21页 |
·供应链管理 | 第21-24页 |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 第24-25页 |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概念 | 第24页 |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 第24-25页 |
·物流信息技术 | 第25-30页 |
·基础技术 | 第25-26页 |
·信息采集技术 | 第26-27页 |
·信息交换技术 | 第27-28页 |
·地理分析与动态跟踪技术 | 第28-30页 |
·物流信息化 | 第30-32页 |
·物流信息化现状 | 第30页 |
·物流信息化趋势 | 第30页 |
·物流信息化对策 | 第30-32页 |
3 基于供应链的煤炭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构建 | 第32-54页 |
·煤炭物流信息化现状、趋势及实现途径 | 第32-33页 |
·煤炭物流信息化现状 | 第32页 |
·煤炭物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 第32-33页 |
·煤炭供应链企业实现物流信息化的途径 | 第33页 |
·基于供应链的煤炭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构建的可行性 | 第33-36页 |
·政策(Politics)可行性分析 | 第33-34页 |
·经济(Economic)可行性分析 | 第34-35页 |
·社会(Society)可行性分析 | 第35-36页 |
·技术(Technology)可行性分析 | 第36页 |
·信息平台下煤炭供应链的物流网络体系 | 第36-42页 |
·信息平台下煤炭供应链的特点 | 第36-37页 |
·供应链环境下煤炭物流的特点 | 第37-39页 |
·供应链环境下的煤炭物流网络体系 | 第39-42页 |
·平台下煤炭供应链的信息及功能需求分析 | 第42-46页 |
·平台下煤炭供应链的信息需求特征 | 第42-43页 |
·平台下煤炭供应链的信息传递特征 | 第43-44页 |
·煤炭供应链节点企业对平台的功能需求 | 第44-46页 |
·基于供应链的煤炭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构建 | 第46-54页 |
·基于供应链的煤炭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构建原则 | 第46-47页 |
·基于供应链的煤炭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构建目标 | 第47页 |
·基于供应链的煤炭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体系结构的构建 | 第47-50页 |
·基于供应链的煤炭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网络结构模型的构建 | 第50-54页 |
4 煤炭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运行绩效评价 | 第54-64页 |
·煤炭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运行 | 第54-56页 |
·煤炭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运营模式 | 第54-55页 |
·煤炭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盈利模式 | 第55页 |
·煤炭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运行安全 | 第55-56页 |
·煤炭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运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56-58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56-57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57-58页 |
·基于AHP-F隶属度法的煤炭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运行绩效评价 | 第58-64页 |
·确立评价指标的权重 | 第59-62页 |
·模糊综合评价 | 第62-64页 |
5 案例分析——煤炭物流公共信息平台L的运行绩效评价 | 第64-74页 |
·煤炭物流公共信息平台L概况 | 第64页 |
·煤炭物流公共信息平台L的运行绩效评价 | 第64-73页 |
·确定指标权重——AHP | 第64-71页 |
·平台L的运行绩效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71-73页 |
·评价结果分析 | 第73-74页 |
6 结论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作者简历 | 第80-82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