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煤层瓦斯抽采方法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瓦斯抽采发展及现状 | 第12页 |
·煤层瓦斯流动理论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煤层瓦斯抽采参数测试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2 煤层瓦斯赋存与流动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及其流动方程 | 第20-28页 |
·瓦斯在煤层中赋存状态 | 第20页 |
·瓦斯在煤层中的吸附性能 | 第20页 |
·煤层中瓦斯的运移规律 | 第20-25页 |
·煤层中瓦斯流动的主要影响控制因素 | 第20-22页 |
·煤层瓦斯运移方式 | 第22-23页 |
·煤层中瓦斯流动场分类 | 第23-25页 |
·多孔介质中流体的流动方程 | 第25-26页 |
·多孔介质中流体的质量守恒方程 | 第25页 |
·达西定律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3 矿井概况及煤层瓦斯基本参数测定 | 第28-36页 |
·矿井概况 | 第28-32页 |
·交通位置及其隶属关系 | 第28-29页 |
·井田地质构造及分布特征 | 第29页 |
·煤质特征及水文地质情况 | 第29-32页 |
·煤层瓦斯基本参数测定 | 第32-35页 |
·煤的坚固性系数 | 第32-33页 |
·吸附常数测试 | 第33-34页 |
·煤的工业分析 | 第34页 |
·煤的真相对密度、视相对密度 | 第34页 |
·煤的瓦斯含量及压力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4 基于煤层气固耦合条件下瓦斯运移规律的研究 | 第36-60页 |
·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以及PDE模块简介 | 第36-37页 |
·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的特征 | 第36-37页 |
·含瓦斯煤岩体变形控制方程 | 第37-38页 |
·平衡方程 | 第37页 |
·煤岩体变形的几何方程 | 第37页 |
·煤岩体理想弹性本构方程 | 第37-38页 |
·气固耦合过程主要控制变量分析 | 第38-40页 |
·孔隙率和渗透率动态变化模型 | 第39页 |
·Klinkenberg因子 | 第39页 |
·煤体吸附解吸变形 | 第39-40页 |
·数学模型的建立及模拟过程 | 第40-57页 |
·模型基本假设 | 第40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40-42页 |
·边界条件和初始值 | 第42页 |
·几何模型的设定和建立 | 第42-43页 |
·数值模拟参数 | 第43页 |
·瓦斯抽采在不同影响条件下效果模拟研究 | 第43-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60页 |
5 顺层钻孔有效抽采半径的测定 | 第60-68页 |
·钻孔抽采半径的定义 | 第60页 |
·瓦斯压力降低法 | 第60-62页 |
·鹤壁十矿1206下顺槽顺层钻孔有效半径测定 | 第62-65页 |
·抽采有效半径与抽采时间、地应力以及孔径的定量关系模型 | 第65-67页 |
·SPSS软件简介 | 第66页 |
·有效抽采半径与时间、地应力以及孔径关系表达式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6 确立顺层钻孔预抽瓦斯初步设计 | 第68-74页 |
·不同孔距对抽放效果的影响以及钻孔间距的确定 | 第68-70页 |
·1206下顺槽顺层钻孔布置方案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4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结论 | 第74-75页 |
·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作者简历 | 第80-81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