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国民经济管理论文--生产行业管理论文

绍兴县生产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及对策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研究背景第11-14页
     ·国内食品安全现状第12-13页
     ·绍兴食品安全现状第13-14页
   ·文献综述第14-18页
     ·关于产生食品安全问题原因的相关研究第14-15页
     ·关于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方法与对策研究第15-17页
     ·区域食品安全监管的研究第17-18页
     ·文献述评第18页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8-19页
     ·研究方法第18页
     ·技术路线第18-19页
   ·研究创新之处第19-21页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21-29页
   ·相关概念界定第21-23页
     ·食品第21页
     ·食品安全第21-22页
     ·食品安全监管第22-23页
   ·食品安全监管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第23-26页
     ·资源稀缺论第23-24页
     ·效率配置论第24页
     ·市场理性论第24-25页
     ·市场失灵论第25-26页
     ·经济理论小结第26页
   ·食品安全监管的公共管理理论基础第26-29页
     ·新公共管理理论第26-27页
     ·委托——代理理论第27-28页
     ·交易成本和产权理论第28页
     ·公共管理理论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我国食品监管体制的沿革及存在问题第29-35页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历史沿革第29-31页
     ·计划经济时期第29-30页
     ·卫生安全法时期第30页
     ·食品安全法时期第30-31页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第31-35页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第31页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职能不清,监管不力第31-32页
     ·食品安全标准技术含量低、不统一、不完善第32页
     ·食品安全相关技术水平严重滞后于实际需要第32-35页
第四章 绍兴县生产领域食品安全问题分析第35-51页
   ·绍兴县生产领域食品安全现状综述第35-37页
     ·绍兴县生产领域食品安全监管概况第35页
     ·绍兴县生产领域食品企业概况第35页
     ·绍兴县生产领域食品监督抽查概况第35-36页
     ·绍兴县生产领域食品安全当前的形势和面临的挑战第36-37页
   ·绍兴县生产领域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第37-44页
     ·法律法规标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第37-39页
     ·监督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第39-41页
     ·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滞后于现实需要第41-43页
     ·县域食品安全问题的重点和难点第43-44页
   ·绍兴县在生产领域食品安管理方面的积极探索第44-47页
     ·绍兴县生产领域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探索第44-46页
     ·绍兴县在食品安全检测体系方面的探索第46-47页
   ·绍兴县食品安全监管案例分析第47-51页
     ·绍兴县茶叶安全监管问题现状第47-48页
     ·产生茶叶产品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第48页
     ·改进茶叶产品安全质量的对策建议第48-51页
第五章 国外食品安全监管经验和对我国的启示第51-59页
   ·美国食品安全监管的主要做法第51-53页
     ·美国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第51-52页
     ·美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第52页
     ·美国的食品安全管理技术手段第52-53页
   ·欧盟食品安全监管的做法第53-54页
     ·欧盟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第53页
     ·欧盟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第53-54页
     ·欧盟的食品安全管理技术手段第54页
   ·日本食品安全监管的做法第54-55页
     ·日本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第54-55页
     ·日本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第55页
   ·国外食品安全监管的共同特征和启示第55-59页
     ·国外食品安全监管的共同特征第55-56页
     ·国外食品安全监管的启示第56-59页
第六章 完善绍兴县生产领域食品安全的对策建议第59-63页
   ·政府层面第59-60页
     ·完善法律体系建设第59页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第59-60页
     ·创新监管模式提升监管效能第60页
     ·完善并提升检测机构的技术支撑能力第60页
   ·企业层面第60-61页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第60-61页
     ·加强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方法的创新第61页
   ·第三方组织层面第61-63页
     ·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格局第61页
     ·加强行业协会对食品安全管理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第61-63页
结语与展望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城乡一体化的农民工市民化制度创新研究
下一篇:基于FDI的产业集聚与溢出效应分析--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