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传粉者对植物适合度和花部性状选择的影响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传粉者与非传粉者对花部性状的选择作用 | 第11-13页 |
·非传粉者对花部性状的塑造作用 | 第13-15页 |
·本研究论文所涉及的非传粉者系统 | 第15-19页 |
·植物盗蜜者 | 第15-18页 |
·植物啃食者 | 第18-19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第2章 盗蜜行为对甘西鼠尾草适合度的影响 | 第20-28页 |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 第20-21页 |
·实验材料 | 第20页 |
·实验地点 | 第20页 |
·传粉昆虫的访问频率 | 第20-21页 |
·盗蜜频率和盗蜜效应 | 第21页 |
·传粉效率 | 第2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1-27页 |
·传粉昆虫的访问频率 | 第21-23页 |
·盗蜜频率和繁殖成功 | 第23-25页 |
·盗蜜对传粉行为和繁殖成功的影响 | 第25-26页 |
·传粉效率 | 第26-27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27-28页 |
第3章 啃食对大王马先蒿花部性状的塑造 | 第28-44页 |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 第28-34页 |
·实验材料 | 第28-30页 |
·实验地点 | 第30-31页 |
·访问昆虫 | 第31页 |
·植株特征的地理变异 | 第31页 |
·记录传粉者和盗蜜者的访问频率 | 第31-32页 |
·统计不同居群间的结实率与啃食率 | 第32页 |
·柱头花粉负荷量和最终结实率 | 第32页 |
·数据分析 | 第32-34页 |
·实验结果 | 第34-41页 |
·传粉者和盗蜜者的访问频率 | 第34-35页 |
·不同居群间的结实率与啃食率 | 第35页 |
·主成分分析 | 第35-36页 |
·DFA和相关性分析 | 第36-39页 |
·花粉负荷量和结实率 | 第39-4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1-44页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4-47页 |
·主要结论 | 第44-45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