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CM的石化装置动设备维修策略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1 绪论 | 第11-18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国外研究发展及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内研究发展及现状 | 第13-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5-18页 |
| ·研究方案 | 第15-16页 |
|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 ·创新性体现 | 第17-18页 |
| 2 RCM的概念与实施 | 第18-41页 |
| ·可靠性维修相关术语 | 第18-20页 |
| ·RCM概述与原理 | 第20-23页 |
| ·RCM简介 | 第20页 |
| ·RCM分析的基本问题 | 第20-21页 |
| ·RCM原理 | 第21-23页 |
| ·石化企业实施RCM的必要性 | 第23-24页 |
| ·RCM的分析与实施 | 第24-41页 |
| ·RCM分析 | 第24-27页 |
| ·数据的收集 | 第24页 |
| ·RCM分析的一般步骤 | 第24-26页 |
| ·技术路线、明确RCM目标 | 第26-27页 |
| ·开工会、数据资料收集及分析 | 第27-30页 |
| ·系统划分与设备筛选 | 第30-32页 |
| ·失效模式影响分析(FMEA) | 第32-33页 |
| ·故障模式的风险评价 | 第33-38页 |
| ·风险评价准则 | 第34-36页 |
| ·风险矩阵 | 第36-37页 |
| ·风险处理措施 | 第37-38页 |
| ·维护策略的优化、任务包 | 第38-40页 |
| ·维修任务分类 | 第38页 |
| ·维修任务的选择 | 第38-40页 |
| ·大修时间的确定 | 第40页 |
| ·维修任务的优化 | 第40页 |
| ·编写评估报告、总结 | 第40-41页 |
| 3 石化动设备失效概率库的建立 | 第41-54页 |
| ·数据库结构与研究内容 | 第41-42页 |
| ·数据库结构 | 第41-42页 |
| ·数据库研究内容 | 第42页 |
| ·数据收集 | 第42-44页 |
| ·多试样情形 | 第42-44页 |
| ·同质试样情形 | 第44页 |
| ·无失效情形 | 第44页 |
| ·数据分析 | 第44-48页 |
| ·系统划分 | 第45页 |
| ·失效等级确定 | 第45页 |
| ·失效模型确定 | 第45-46页 |
| ·维修项目确定 | 第46-47页 |
| ·失效机理确定 | 第47-48页 |
| ·数据输入 | 第48-49页 |
| ·可靠性数据的获取 | 第49-50页 |
| ·Matlab编程 | 第49页 |
| ·可靠性数据统计表构建 | 第49-50页 |
| ·典型炼化装置动设备失效概率库 | 第50-53页 |
| ·数据库实例 | 第51-52页 |
| ·数据库内容 | 第52-53页 |
| ·总结 | 第53-54页 |
| 4 设备分布类型及维修周期研究 | 第54-66页 |
| ·研究方法及意义 | 第54-57页 |
| ·异常数据的剔除 | 第54-55页 |
| ·异常数据检验的意义 | 第54页 |
| ·威布尔分布的最小值异常小检验 | 第54-55页 |
| ·威布尔分布参数评估 | 第55-57页 |
| ·威布尔分布函数 | 第55页 |
| ·两参数威布尔分布参数评估 | 第55-56页 |
| ·三参数威布尔分布参数评估 | 第56-57页 |
| ·数据采集及可靠性分析 | 第57-63页 |
| ·数据的分析 | 第57-59页 |
| ·分布类型的确定 | 第57页 |
| ·最小异常值剔除 | 第57-58页 |
| ·威布尔分布参数评估 | 第58页 |
| ·变异系数的求解 | 第58-59页 |
| ·可靠性规律及定期维修周期分析 | 第59-63页 |
| ·可用度分析 | 第59-61页 |
| ·定期维修周期的确定 | 第61-62页 |
| ·失效率分析 | 第62-63页 |
| ·离心式压缩机失效率及薄弱点分析 | 第63-65页 |
| ·失效率分析 | 第63页 |
| ·系统薄弱点分析 | 第63-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5 RCM技术在往复泵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 | 第66-75页 |
| ·炼化企业动设备 | 第66页 |
| ·往复泵结构分析 | 第66页 |
| ·往复泵关键零部件的RCM分析 | 第66-72页 |
| ·项目开工会及实施范围的确定 | 第66-68页 |
| ·数据资料的收集和统计分析 | 第68页 |
| ·往复泵系统划分和功能描述 | 第68-69页 |
| ·往复泵FMEA分析 | 第69-70页 |
| ·往复泵系统分析 | 第69-70页 |
| ·往复泵关键零部件分析 | 第70页 |
| ·系统及部件的风险分布及比率 | 第70-72页 |
| ·系统风险分布及比率 | 第70-71页 |
| ·维修项目风险分布及比率 | 第71页 |
| ·失效模式风险分布及比率 | 第71-72页 |
| ·维修策略与任务 | 第72页 |
| ·维修任务的优化 | 第72-73页 |
| ·维修任务包的制定 | 第73-74页 |
| ·总结 | 第74-75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 ·结论 | 第75-76页 |
| ·展望 | 第76-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 附录 | 第80-87页 |
| 附录1 往复泵关键零部件FMEA分析 | 第80-83页 |
| 附录2 往复泵各故障模式维修策略 | 第83-8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87-88页 |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