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5页 |
1 引言 | 第15-23页 |
·杉木人工林连栽地力衰退研究进展 | 第15-20页 |
·杉木人工林连栽导致地力衰退表现 | 第15-17页 |
·连栽引起杉木人工林生产力下降 | 第15页 |
·连栽引起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变化 | 第15-16页 |
·连栽引起杉木人工林土壤酶活性变化 | 第16-17页 |
·连栽引起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变化 | 第17页 |
·杉木人工林连栽地力衰退原因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杉木生物学特性 | 第17-18页 |
·传统不合理的营林措施 | 第18页 |
·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区系变化 | 第18页 |
·杉木自毒作用 | 第18-19页 |
·杉木铝毒害 | 第19-20页 |
·土壤酶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 第20页 |
·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物理性质 | 第20页 |
·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化学性质 | 第20页 |
·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的关系 | 第20-21页 |
·人为活动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第21页 |
·土壤微生物研究方法进展 | 第21-23页 |
·传统培养法 | 第21-22页 |
·Biolog平板分析法 | 第22页 |
·磷脂脂肪酸法 | 第22页 |
·分子生物学分析法 | 第22-23页 |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3页 |
2 材料来源与方法 | 第23-28页 |
·供试土壤林分概况 | 第23-24页 |
·材料来源 | 第24页 |
·供试土壤来源 | 第24页 |
·种苗来源 | 第24页 |
·试验设计 | 第24-25页 |
·测定方法 | 第25-27页 |
·杉木连栽地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 第25页 |
·杉木连栽地土壤细菌及真菌组成鉴定 | 第25-26页 |
·土壤微生物总DNA提取 | 第25页 |
·土壤细菌16S rDNA和土壤真菌ITS区域PCR扩增 | 第25-26页 |
·Illumina MiSeq PE300上机测序 | 第26页 |
·不同化感型杉木无性系生长量测定 | 第26页 |
·不同化感型杉木无性系土壤酶活性测定 | 第26-27页 |
·不同化感型杉木无性系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测定 | 第27页 |
·数据分析 | 第27-28页 |
·技术路线 | 第2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8-54页 |
·杉木连栽地土壤理化性质 | 第28-30页 |
·土壤物理性质 | 第28-29页 |
·土壤化学性质 | 第29-30页 |
·杉木连栽地土壤细菌及真菌组成鉴定 | 第30-37页 |
·土壤细菌 | 第30-33页 |
·稀释曲线 | 第30页 |
·种类分析 | 第30-31页 |
·群落多样性分析 | 第31-32页 |
·类群与环境因子影响分析 | 第32-33页 |
·类群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 第33页 |
·土壤真菌 | 第33-37页 |
·稀释曲线 | 第33-34页 |
·种类分析 | 第34-35页 |
·群落多样性分析 | 第35页 |
·类群与环境因子影响分析 | 第35-36页 |
·类群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 第36-37页 |
·连栽地不同化感型杉木无性系生长量测定 | 第37-38页 |
·苗高生长量 | 第37页 |
·地径生长量 | 第37-38页 |
·连栽地不同化感型杉木无性系土壤酶活性测定 | 第38-42页 |
·土壤脲酶 | 第38-39页 |
·土壤蔗糖酶 | 第39-40页 |
·土壤纤维素酶 | 第40-41页 |
·土壤酸性磷酸酶 | 第41-42页 |
·连栽地不同化感型杉木无性系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测定 | 第42-54页 |
·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AWCD变化 | 第42-46页 |
·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指数变化 | 第46-48页 |
·土壤微生物群落6大类碳源利用变化及主成份分析 | 第48-52页 |
·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指数、AWCD值与土壤酶活性相关性分析 | 第52-54页 |
4 结论和讨论 | 第54-61页 |
·结论 | 第54-57页 |
·讨论 | 第57-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致谢 | 第66页 |
作者简介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