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

肾疏汤治疗脾肾两虚型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

缩略语表第1-6页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9页
前言第9-10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0-18页
 1. 祖国医学对骨质疏松的认识第10-12页
   ·肾虚是根本原因,治以补肾为主第10-11页
   ·脾虚是促进因素,健脾以助运化第11-12页
 2. 现代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第12-15页
   ·年龄、性别因素第12页
     ·内分泌因素第12-14页
   ·遗传因素第14页
   ·营养因素第14页
   ·物理因素第14页
   ·生活习惯因素第14-15页
 3.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治疗第15-16页
   ·单味中药第15页
   ·中药复方第15页
   ·针灸治疗第15-16页
   ·中药药浴第16页
   ·中医综合治疗第16页
 4. 骨质疏松症的西医治疗第16-18页
   ·非药物治疗第16-17页
   ·现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西药第17-18页
临床研究第18-22页
 1. 临床资料第18-19页
   ·一般资料和方法第18页
   ·诊断标准第18页
   ·纳入标准第18页
     ·排除标准第18-19页
   ·剔除标准第19页
 2. 主要研究方法第19-20页
   ·分组第19页
   ·治疗方法第19-20页
 3. 疗效评定第20页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第20页
     ·骨质疏松中医症状分级程度量化表第20页
 4. 观察指标第20-21页
   ·检测时间及方法第20页
   ·中医症状信息第20页
   ·骨密度第20-21页
   ·骨生化指标第21页
 5. 安全性评估第21页
 6. 统计处理第21-22页
结果第22-27页
 1. 一般情况分析第22页
 2. 临床疗效比较第22-23页
 3. 两组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临床症状总积分的比较第23-24页
 4. 治疗前后的骨密度变化分析第24-25页
 5. 治疗前、后两组骨性碱性磷酸酶变化分析第25页
 6. 治疗前、后两组骨钙素变化分析第25-26页
 7 安全性评价结果第26-27页
讨论第27-33页
 1. 立法依据第27-28页
   ·肾虚是根本第27页
   ·脾虚是促进因素第27-28页
 2. 方药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第28-30页
 3. 药物安全性与不良事件分析第30页
 4. 疗效分析第30页
 5. 骨密度变化分析第30-31页
 6. 生化指标变化分析第31-33页
   ·骨碱性磷酸酶(B-ALP)第31页
   ·骨钙素(BGP)第31-33页
小结与展望第33-34页
结论第34-35页
致谢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40页
附表第40-41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41-43页
个人简历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透刺法配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针刺结合星蚕汤治疗痰瘀互结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