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性涂料成分分离分析方法的构建以及应用
|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0页 |
| ·引言 | 第11页 |
| ·涂料的简介 | 第11-13页 |
| ·涂料的历史发展 | 第11-12页 |
| ·涂料的分类 | 第12-13页 |
| ·涂料的水性化 | 第13页 |
| ·涂料的组成 | 第13-16页 |
| ·成膜物质 | 第13-14页 |
| ·溶剂 | 第14页 |
| ·填料 | 第14-15页 |
| ·助剂 | 第15-16页 |
| ·涂料成分的现代分离方法 | 第16-17页 |
| ·超声波辅助萃取法 | 第16页 |
| ·溶解沉淀法 | 第16页 |
| ·色谱法 | 第16-17页 |
| ·离心分离法 | 第17页 |
| ·涂料成分的现代仪器分析方法 | 第17-22页 |
| ·红外光谱 | 第17-18页 |
| ·核磁共振 | 第18-19页 |
| ·气质联用 | 第19页 |
| ·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 | 第19-20页 |
| ·X射线衍射光谱 | 第20页 |
| ·凝胶渗透色谱 | 第20-21页 |
| ·电喷雾质谱 | 第21-22页 |
| ·涂料成分仪器分析数据库 | 第22页 |
|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22-23页 |
| ·研究目的 | 第23页 |
|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 参考文献 | 第24-30页 |
| 第二章 水性涂料成分分离分析方法的构建 | 第30-40页 |
| ·涂料分离分析方法概述 | 第30-32页 |
| ·实验试剂 | 第32-33页 |
| ·实验仪器 | 第33页 |
| ·水性涂料成分分离方法的构建 | 第33-35页 |
| ·溶剂的分离 | 第34页 |
| ·助剂的分离 | 第34页 |
| ·填料的分离 | 第34-35页 |
| ·成膜物质的分离 | 第35页 |
| ·水性涂料成分分析方法的构建 | 第35-37页 |
| ·溶剂的分析 | 第35-36页 |
| ·助剂的分析 | 第36页 |
| ·填料的分析 | 第36页 |
| ·成膜物质的分析 | 第36-37页 |
| ·小结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 第三章 进口水性醇酸树脂涂料成分的分离分析 | 第40-63页 |
| ·醇酸树脂涂料简介 | 第40-41页 |
| ·实验试剂 | 第41-42页 |
| ·涂料中溶剂的分离分析结果 | 第42-46页 |
| ·气质联用条件和分析原理 | 第42页 |
| ·气质联用定性分析 | 第42-45页 |
| ·相对校正因子的测算 | 第45-46页 |
| ·溶剂中苯系物含量 | 第46页 |
| ·涂料中助剂的分离分析结果 | 第46-50页 |
| ·助剂的气质联用分析 | 第46-49页 |
| ·助剂的电喷雾质谱分析 | 第49-50页 |
| ·涂料中无机填料的分离分析结果 | 第50-52页 |
| ·涂料中成膜物质分析的分离分析结果 | 第52-59页 |
| ·红外光谱 | 第52-54页 |
| ·核磁共振氢谱 | 第54-56页 |
| ·凝胶渗透色谱 | 第56-57页 |
| ·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 第57-59页 |
| ·小结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 第四章 未知水性涂料成分的分离分析 | 第63-78页 |
| ·前言 | 第63页 |
| ·实验试剂 | 第63页 |
| ·溶剂的分离分析结果 | 第63-64页 |
| ·助剂的分离分析结果 | 第64-70页 |
| ·助剂的气质联用分析 | 第64-66页 |
| ·助剂的电喷雾质谱分析 | 第66-70页 |
| ·成膜物质的分离分析结果 | 第70-75页 |
| ·红外光谱 | 第70-71页 |
| ·核磁共振 | 第71-72页 |
| ·凝胶渗透色谱 | 第72-73页 |
| ·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 第73-75页 |
| ·小结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 结论 | 第78-79页 |
| 展望 | 第79-80页 |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0-81页 |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