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矿井箕斗装载硐室的围岩稳定性分析和支护设计优化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4页 |
| 1. 绪论 | 第14-20页 |
| ·课题来源与背景 | 第14-15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硐室的围岩稳定性分析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箕斗装载硐室支护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 ·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8-19页 |
|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 2. 硐室围岩稳定性分析与破坏机理 | 第20-28页 |
| ·围岩稳定性影响因素 | 第20页 |
| ·围岩应力分析 | 第20-22页 |
| ·直墙半圆断面硐室的围岩弹性应力 | 第21-22页 |
| ·方形-矩形断面硐室的围岩应力 | 第22页 |
| ·围岩的变形与破坏 | 第22-25页 |
| ·围岩松动圈 | 第22-23页 |
| ·硐室顶板的变形与破坏 | 第23-25页 |
| ·硐室侧帮的变形与破坏 | 第25页 |
| ·硐室底板的变形和破坏 | 第25页 |
| ·围岩破坏机理分析 | 第25-26页 |
| ·拉伸破坏机理 | 第26页 |
| ·剪切破坏机理 | 第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 3 硐室的开挖与支护技术 | 第28-40页 |
| ·硐室施工方法 | 第28-31页 |
| ·全断面施工法 | 第28-29页 |
| ·分层施工法 | 第29-30页 |
| ·导硐施工法 | 第30-31页 |
| ·与井筒相连硐室的施工方法 | 第31-33页 |
| ·箕斗装载硐室与井筒同时施工 | 第32-33页 |
| ·箕斗装载硐室与井筒分别施工 | 第33页 |
| ·箕斗装载硐室与地面工程同时施工 | 第33页 |
| ·硐室围岩支护技术 | 第33-39页 |
| ·大硐室支护原则 | 第33-34页 |
| ·锚杆支护 | 第34-36页 |
| ·锚索支护 | 第36-37页 |
| ·注浆加固 | 第37页 |
| ·网壳锚喷 | 第37-38页 |
| ·联合支护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4 潘三矿深部井箕斗装载硐室支护设计数值模拟分析 | 第40-70页 |
| ·三维快速拉格朗日算法概述 | 第40-46页 |
| ·三维快速拉格朗日数学模型分析 | 第40-44页 |
| ·FLAC~(3D)简介 | 第44-46页 |
| ·工程概况 | 第46页 |
| ·围岩力学参数的确定 | 第46-47页 |
| ·箕斗装载硐室支护结构优化前后数值模拟分析 | 第47-58页 |
| ·支护方案优化设计 | 第47-48页 |
| ·数值计算模型 | 第48-50页 |
| ·计算结果及其分析 | 第50-58页 |
| ·箕斗装载硐室两种断面支护结构数值模拟对比分析 | 第58-68页 |
| ·数值计算模型 | 第58-60页 |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60-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 5 深部井箕斗装载硐室支护结构受力监测分析 | 第70-78页 |
| ·箕斗装载硐室支护结构受力监测 | 第70-73页 |
| ·元件的安装与布置 | 第70-71页 |
| ·监测结果及分析 | 第71-73页 |
| ·小结 | 第73页 |
| ·箕斗装载硐室上口临近井壁支护结构受力监测 | 第73-76页 |
| ·监测方法及元件布置 | 第73-74页 |
| ·监测结果分析 | 第74-76页 |
| ·小结 | 第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 ·结论 | 第78-79页 |
| ·存在问题与展望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 致谢 | 第84-86页 |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