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 ·研究缘起 | 第9-10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国外研究 | 第11页 |
| ·国内研究 | 第11-13页 |
| ·研究方法和手段 | 第13页 |
| ·研究内容和论文框架 | 第13-14页 |
| 第2章 对传统村落景观营造思想的当代再认识 | 第14-22页 |
| ·基本概念的认知 | 第14-18页 |
| ·景观 | 第14页 |
| ·村落景观 | 第14-16页 |
| ·传统村落景观的基本认知 | 第16-18页 |
| ·传统村落景观营造思想的多面观 | 第18-22页 |
| ·注重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观 | 第19-20页 |
| ·与传统社会相适应的形态观 | 第20-21页 |
| ·寄托民众生命关怀的情态观 | 第21页 |
| ·表达传统文化追求的意态观 | 第21-22页 |
| ·小结 | 第22页 |
| 第3章 从村落景观的转型看现代农村景观 | 第22-35页 |
| ·村落景观的转型是历史的必然 | 第22-25页 |
| ·原始时期(传统村落景观的产生) | 第22-23页 |
| ·封建社会时期(传统村落景观的定型) | 第23-24页 |
| ·现代文明时期(传统村落景观的转型) | 第24-25页 |
| ·北京周边村落景观调研分析 | 第25-35页 |
| ·研究对象 | 第25页 |
| ·明清至民国时期村落风貌 | 第25-27页 |
| ·建国至 80 年代村落风貌 | 第27-28页 |
| ·90 年代村落风貌 | 第28-29页 |
| ·21 世纪初村落风貌 | 第29-33页 |
| ·村民对于村落景观认同意愿调查 | 第33-35页 |
| ·小结 | 第35页 |
| 第4章 现代农村景观困境及其反思 | 第35-46页 |
| ·现代农村景观的现状及问题 | 第36-38页 |
| ·村落环境的现状及问题 | 第36-37页 |
| ·村落文化的现状及问题 | 第37页 |
| ·村民意识的现状及问题 | 第37-38页 |
| ·其他矛盾 | 第38页 |
| ·村落景观困境的原因浅析 | 第38-40页 |
| ·迁村并点,村落由分散布局向紧凑的格局演化 | 第38-39页 |
| ·经济模式的改变,催动村落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 | 第39页 |
| ·现代化的人居要求,激发村落环境的整体更新 | 第39-40页 |
| ·现代农村景观的出路 | 第40-45页 |
| ·城镇化与农村景观 | 第40-41页 |
| ·理想与现实的不同 | 第41-43页 |
| ·保护、并存、终结 | 第43-45页 |
| ·选择一条怎样的路 | 第45页 |
| ·小结 | 第45-46页 |
| 第5章 基于传统村落景观营造思想的现代农村景观设计 | 第46-62页 |
| ·传统村落景观营造思想的取舍 | 第46-53页 |
| ·传统村落景观影响因子的强化与弱化 | 第46-47页 |
| ·传统村落生态设计观的启示 | 第47-50页 |
| ·传统村落景观人文智慧的转换 | 第50-52页 |
| ·传统村落景观人本意识的延续 | 第52-53页 |
| ·内在精神的延续 | 第53-56页 |
| ·村民地缘关系的强化 | 第53-55页 |
| ·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 | 第55-56页 |
| ·外在环境的营造 | 第56-60页 |
| ·村落空间形态的维护和更新 | 第56-58页 |
| ·建筑与地域文化相结合 | 第58-60页 |
| ·小结 | 第60-62页 |
| 结语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5页 |
| 附录-1 设计实践:鲁西北平原某农村景观更新改造设计 | 第65-79页 |
| 附录-2 村民意愿调查表 | 第79-8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第81-82页 |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