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环耦合谐振腔中的慢光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20页 |
| ·课题的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 第9-18页 |
| ·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9-16页 |
| ·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6-18页 |
|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课题来源 | 第18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 第2章 双环耦合谐振腔的光学特性 | 第20-33页 |
| ·单环耦合谐振腔 | 第20-23页 |
| ·双环耦合谐振腔的基本推导 | 第23-24页 |
| ·双环耦合谐振腔群延迟的控制 | 第24-28页 |
| ·双环耦合谐振腔的慢光本质 | 第24-26页 |
| ·耦合系数对于透过谱和群延迟的影响 | 第26-27页 |
| ·损耗对于透过谱和群延迟的影响 | 第27-28页 |
| ·双环耦合谐振光波导入射光的带宽限制 | 第28-30页 |
| ·双环耦合谐振腔中的孤子传输 | 第30-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3章 双环耦合谐振腔的量子效应 | 第33-43页 |
| ·双环耦合谐振腔中的EIT效应 | 第33-34页 |
| ·全量子情况下求解EIT效应 | 第34-38页 |
| ·谐振腔与原子耦合情况下的慢光效应 | 第38-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4章 之字形耦合谐振腔的建立和改进 | 第43-52页 |
| ·之字形耦合谐振腔模型的传递函数 | 第43-44页 |
| ·之字形结构中的群延迟 | 第44-47页 |
| ·之字形结构的改进方案 | 第47-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结论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8-60页 |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