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商标权转让制度的基础理论 | 第9-16页 |
(一) 商标权转让的概念 | 第9-10页 |
(二) 商标权转让的特征 | 第10-11页 |
(三) 商标权转让和物权转让的比较 | 第11-12页 |
(四) 商标权转让模式 | 第12-16页 |
1. 商标权转让的立法原则 | 第12-15页 |
2. 商标权转让的立法模式 | 第15-16页 |
二、我国商标权转让的立法现状 | 第16-22页 |
(一) 我国关于商标权转让的相关规定 | 第16-19页 |
(二) 我国现行《商标法》关于商标权转让的立法规定 | 第19-22页 |
1. 《商标法》第四十二条第1款的透析 | 第19-20页 |
2. 《商标法》第四十二条第2款的的解析 | 第20页 |
3. 《商标法》第四十二条第3款的剖析 | 第20-21页 |
4. 《商标法》第四十二条第4款的剖视 | 第21-22页 |
三、我国商标权转让存在的不足 | 第22-24页 |
(一) 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在商标“窃权”时得不到保障 | 第22页 |
(二) 对非法转让商标权救济途径的规定不完善 | 第22-23页 |
(三) 没有预防商标权转让纠纷和确保交易安全的立法规定 | 第23-24页 |
四、我国商标权转让立法的完善 | 第24-34页 |
(一) 《商标法》立法规定商标权转让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 第24-26页 |
1. 善意取得制度适用于商标权转让的法理基础与实证分析 | 第24-25页 |
2. 善意取得制度可适用于商标权转让的合理性分析 | 第25-26页 |
3. 《商标法》关于商标权转让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立法设计 | 第26页 |
(二) 《商标法》明确非法转让商标权的救济方式 | 第26-30页 |
1. 明确商标评审委员会和商标局关于商标权转让的审核职能范围 | 第27-28页 |
2. 行政调解解决非法转让商标权产生的纠纷 | 第28页 |
3. 商标权转让的行政保护立法 | 第28-30页 |
(三) 《商标法》立法规定公证制度适用于商标权转让 | 第30-34页 |
1. 公证制度适用于商标权转让的可行性分析 | 第30-32页 |
2. 确立商标权转让公证制度 | 第32-34页 |
结语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作者在读研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