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城市带状绿地研究 | 第10-14页 |
·国外城市带状绿地的雏形与发展 | 第10-12页 |
·国内城市带状绿地的雏形与发展 | 第12-14页 |
·植物群落结构研究 | 第14-15页 |
·国外城市植物群落研究历史与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国内城市植物群落研究历史与研究进展 | 第15页 |
·空气负离子浓度研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第15-18页 |
·空气负离子及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概念 | 第16页 |
·空气负离子的研究及展望 | 第16-18页 |
·城市绿地植物群落评价研究 | 第18-20页 |
2 引言 | 第20-21页 |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1-33页 |
·郑州市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空间结构与多样性研究 | 第21-26页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1-22页 |
·区位概况 | 第21页 |
·气候条件 | 第21页 |
·地形、土壤及植被状况 | 第21-22页 |
·交通污染 | 第22页 |
·调查时间 | 第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6页 |
·样地调查法 | 第22-24页 |
·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植物群落样地基本情况 | 第26页 |
·郑州市空气负离子浓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第26-29页 |
·研究对象 | 第26页 |
·研究项目 | 第26-27页 |
·仪器和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评价方法 | 第28-29页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29页 |
·郑州市带状绿地植物群落景观质量评价与经典群落景观研究 | 第29-33页 |
·确定景观评价植物群落样本及照片 | 第29-30页 |
·确定景观评价因子 | 第30-31页 |
·学梓公园景观评价程序 | 第31-32页 |
·景观评价问卷调查 | 第31页 |
·测试对象 | 第31-32页 |
·SBE评价过程 | 第32页 |
·收集调查数据 | 第32页 |
·SBE值标准化 | 第32页 |
·经典植物群落景观研究 | 第32-33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3-54页 |
·城市带状绿地植物群落空间结构与多样性分析 | 第33-37页 |
·郑州市城市带状绿地植物群落结构分析 | 第33-35页 |
·郑州市城市带状绿地学梓公园植物种类特征分析 | 第33-34页 |
·郑州市学梓公园植物群落基本类型分析 | 第34-35页 |
·郑州市城市带状绿地学梓公园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分析 | 第35-37页 |
·空气负离子浓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第37-44页 |
·2014-2015年度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特征 | 第37-38页 |
·不同季节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影响因子分析 | 第38-42页 |
·不同季节、不同群落间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分析 | 第42-44页 |
·植物群落景观质量评价与经典群落景观分析 | 第44-54页 |
·SBE法评价结果分析 | 第44-45页 |
·经典植物群落景观分析 | 第45-52页 |
·学梓公园西入口复层树群景观(S1) | 第46-48页 |
·健身广场东侧复层树群景观(S6) | 第48-49页 |
·楸树树阵广场西侧复层树群景观(S7) | 第49-51页 |
·学梓公园文化路西侧入口复层树群景观(S10) | 第51-52页 |
·城市带状绿地景观优化途径探讨 | 第52-54页 |
·城市带状绿地群落结构的优化途径 | 第52-53页 |
·城市带状绿地植物群落景观的优化途径 | 第53-54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54-57页 |
·结论 | 第54页 |
·讨论 | 第54-57页 |
·植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研究与景观构建分析 | 第54-55页 |
·空气负离子水平的季节性变化及影响因子分析 | 第55-57页 |
附录 | 第57-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英文摘要 | 第68-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