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2页 |
| ·研究鲁中近代民居建筑在鲁中现代城市文明建设中的现实意义 | 第9页 |
| ·鲁中近代历史建筑面临生存危机与挑战 | 第9-10页 |
| ·近代古村落建筑修复再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中西方差异 | 第10-12页 |
| 第2章 鲁中地区近代民居建筑构造中的装饰 | 第12-19页 |
| ·屋顶部分 | 第12-14页 |
| ·正脊与垂脊装饰 | 第12页 |
| ·吻兽 | 第12-13页 |
| ·瓦当与滴水 | 第13-14页 |
| ·墀头部分 | 第14-15页 |
| ·影壁 | 第15-16页 |
| ·户牖部分 | 第16-19页 |
| ·门窗 | 第16-17页 |
| ·门楣与雀替 | 第17-19页 |
| 第3章 鲁中地区近代民居建筑装饰的题材、工艺及地域特点研究 | 第19-26页 |
| ·鲁中清末民居建筑装饰的题材研究 | 第19-22页 |
| ·文字与几何题材 | 第19页 |
| ·动物题材 | 第19-20页 |
| ·植物题材 | 第20-21页 |
| ·器物题材 | 第21-22页 |
| ·鲁中清末民居建筑装饰的工艺研究 | 第22-26页 |
| ·石雕工艺 | 第22-24页 |
| ·木雕工艺 | 第24-25页 |
| ·砖雕工艺 | 第25-26页 |
| 第4章 鲁中地区清末民居建筑装饰的设计文化研究 | 第26-29页 |
| ·儒家文化 | 第26页 |
| ·自然观 | 第26-27页 |
| ·佛教文化 | 第26-27页 |
| ·道教文化 | 第27页 |
| ·伦理观 | 第27页 |
| ·民俗观 | 第27-29页 |
| ·神灵仙兽的崇拜 | 第27-28页 |
| ·传宗接代的愿望 | 第28页 |
| ·祈福纳祥的思想 | 第28-29页 |
| 第5章 鲁中地区清末民居建筑装饰的研究价值与传承保护方案——以淄博李家疃古村落保护设计为例 | 第29-43页 |
| ·村落自然及地理概况 | 第29-30页 |
| ·村落历史沿革 | 第30-31页 |
| ·村落建筑装饰研究分析 | 第31-39页 |
| ·主要历史文化建筑 | 第33-37页 |
| ·历史街巷 | 第37-39页 |
| ·保护利用价值 | 第39-40页 |
| ·历史价值 | 第39页 |
| ·艺术价值 | 第39-40页 |
| ·科学价值 | 第40页 |
| ·文化内涵 | 第40页 |
| ·李家疃民居建筑保护方案初步设计 | 第40-43页 |
| 第6章 结语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
| 后记 | 第45-4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