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水体富营养化状况 | 第12页 |
·辛安水库富营养情况 | 第12-13页 |
·水体富营养化形成原因与危害 | 第13页 |
·富营养化水体治理技术 | 第13-16页 |
·物理法 | 第14页 |
·化学法 | 第14页 |
·生态法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研究目标 | 第16页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2章 辛安水库水质分析 | 第18-26页 |
·辛安水库及流域基本特征 | 第18-19页 |
·辛安水库基本概况 | 第18页 |
·辛安水库流域基本特征 | 第18-19页 |
·辛安水库出入库水量 | 第19-20页 |
·入库水量 | 第19-20页 |
·出库水量 | 第20页 |
·辛安水库水质评价 | 第20-23页 |
·水质评价内容 | 第20页 |
·评价参数选择 | 第20页 |
·评价标准及方法 | 第20-21页 |
·水质评价结果 | 第21-23页 |
·辛安水库富营养化评价 | 第23-26页 |
·富营养化评价方法以及分级标准 | 第23页 |
·TSI指数法评价水库富营养化 | 第23-25页 |
·优势种评价水库富营养化 | 第25-26页 |
第3章 试验设计 | 第26-29页 |
·试验装置 | 第26-27页 |
·位置选择 | 第26页 |
·中试装置 | 第26-27页 |
·水生植物选择 | 第27页 |
·菹草 | 第27页 |
·马来眼子菜 | 第27页 |
·鱼类选择 | 第27页 |
·鲢鱼 | 第27页 |
·鳙鱼 | 第27页 |
·检测指标 | 第27-29页 |
·主要监测指标和方法 | 第27-28页 |
·主要仪器设备清单 | 第28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8-29页 |
第4章 水生动物水质原位修复试验研究 | 第29-49页 |
·鲢、鳙鱼比例3:1水质修复试验研究 | 第29-35页 |
·试验设计 | 第29页 |
·试验材料 | 第29页 |
·采样监测 | 第29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29-34页 |
·试验结果讨论 | 第34-35页 |
·鲢、鳙鱼比例1:3水质修复试验研究 | 第35-41页 |
·试验设计 | 第35页 |
·试验材料 | 第35页 |
·采样监测 | 第35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5-41页 |
·试验结果讨论 | 第41页 |
·鲢、鳙鱼比例1:1水质修复试验研究 | 第41-47页 |
·试验设计 | 第41-42页 |
·试验材料 | 第42页 |
·采样监测 | 第42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42-47页 |
·试验结果讨论 | 第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5章 水生动物和水生植物复合水质原位修复试验研究 | 第49-64页 |
·鲢、鳙联合菹草水质修复试验研究 | 第49-55页 |
·试验设计 | 第49页 |
·试验材料 | 第49页 |
·采样监测 | 第49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49-54页 |
·试验结果讨论 | 第54-55页 |
·鲢、鳙联合马来眼子菜水质修复试验研究 | 第55-62页 |
·试验设计 | 第55页 |
·试验材料 | 第55页 |
·采样监测 | 第55-56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6-61页 |
·试验结果讨论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建议和措施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