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中、老年论文

滨州市农村互助养老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绪论第9-14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1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1页
   ·研究目标与内容第11-12页
     ·研究目标第11-12页
     ·研究内容第12页
   ·解决主要问题第12页
   ·研究方法第12-14页
     ·文献研究第12页
     ·实证研究第12-13页
     ·比较研究第13-14页
第2章 农村养老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第14-22页
   ·概念的含义第14-15页
     ·农村养老第14页
     ·现行农村养老方式第14-15页
   ·农村互助养老第15页
   ·农村互助养老主要类型第15-17页
     ·邻里互助居家养老第16页
     ·成立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第16-17页
     ·建立农村幸福院第17页
   ·农村互助养老方式的特点第17-18页
     ·政府引导,各履其责第17页
     ·互帮互助,多方参与第17-18页
     ·完全自愿,量体裁衣第18页
   ·发展互助养老的理论基础第18-20页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第18页
     ·增权理论第18-19页
     ·ERG 理论第19页
     ·社会交换理论第19-20页
   ·农村幸福院的由来及发展第20-22页
     ·农村幸福院的产生背景第20页
     ·农村幸福院的最初尝试第20页
     ·农村幸福院的推广发展第20-22页
第3章 农村互助养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第22-27页
   ·发展农村互助养老的必要性分析第22-25页
     ·适应人口老龄化的需要第22-23页
     ·城镇化和现代化发展的需要第23-24页
     ·农民收入提高促使新养老模式的出现第24页
     ·养老现状与不断提升的养老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第24页
     ·“421”核心农村家庭结构迫使现在养老模式陷入困境第24-25页
   ·发展农村互助养老的可行性分析第25-27页
     ·农村经济实力的提升奠定了物质基础第25页
     ·农村养老观念的更新提供了理念支持第25-26页
     ·新农村建设给予配套设施保障第26页
     ·互助养老模式顺应老年人的生活习惯第26-27页
第4章 滨州市农村幸福院特色做法第27-32页
   ·滨州市农村幸福院基本情况第27-29页
   ·滨州市农村幸福院的特点第29-30页
     ·统筹城乡,有效整合第29页
     ·政府主导,花费低廉第29页
     ·整合闲置资产,充分利用资源第29页
     ·双管齐下,推动养老产业第29-30页
   ·滨州互助幸福院取得的成效第30-32页
第5章 滨州市农村幸福院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32-37页
   ·滨州市农村幸福院发展存在的问题第32-33页
     ·入住率仍然相对较低第32页
     ·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第32页
     ·互助养老服务水平偏低第32-33页
     ·内部运营管理不完善第33页
   ·滨州市农村幸福院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3-37页
     ·“养儿防老”等传统观念的阻碍第33-34页
     ·农村老人收入水平低第34页
     ·财政资金投入不足第34-35页
     ·服务模式运行不完善第35页
     ·现行的管理理念不能适应农村幸福院的发展第35-36页
     ·养老服务力量薄弱与专业人才缺乏并存第36-37页
第6章 农村养老国内外经验借鉴第37-39页
   ·国外先进经验的借鉴第37-38页
     ·合住公寓互助模式第37页
     ·“会员制”互助模式第37页
     ·时间银行互助模式第37-38页
   ·国内其它地区互助养老的有益探索第38-39页
第7章 发展农村幸福院的对策建议第39-42页
   ·加强宣传引导,逐步转变群众的传统养老观念第39页
   ·建立农村互助养老的时间银行第39-40页
   ·千方百计、多途径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第40页
   ·创新服务模式,满足不同老人的入住需求第40-41页
   ·建立规章制度,完善内部管理第41-42页
结束语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致谢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思想论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研究
下一篇: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