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导论 | 第9-15页 |
·选题背景 | 第9页 |
·选题意义 | 第9-11页 |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与大学生成长成才关系的研究现状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创新点 | 第13-15页 |
2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第15-21页 |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形成背景 | 第15-16页 |
·资本主义社会人的畸形发展 | 第15-16页 |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趋势 | 第16页 |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内容 | 第16-21页 |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第16-17页 |
·社会的发展与人的自由、全面、充分的发展 | 第17-18页 |
·马克思的人才观 | 第18-19页 |
·教育与人的发展 | 第19-21页 |
3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大学生成长成才教育的关系 | 第21-25页 |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教育 | 第21-22页 |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教育目标 | 第21页 |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教育内容 | 第21页 |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教育道路 | 第21-22页 |
·大学生成长成才教育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践行与发展 | 第22-25页 |
·大学生成长成才教育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践行 | 第22页 |
·大学生成长成才教育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发展 | 第22-25页 |
4 大学生成长成才教育现状分析 | 第25-33页 |
·大学生成长成才教育的内涵 | 第25页 |
·大学生成长成才教育取得的成就 | 第25-28页 |
·高校大学生教育机构、教育制度基本健全 | 第25页 |
·大部分高校对师生提供充足的教学设备与经费 | 第25-26页 |
·高校大学生教育教师队伍充足 | 第26页 |
·高校建立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举办多种就业洽谈会 | 第26页 |
·高校实行奖学金与助学金结合的制度,保障贫困大学生成长 | 第26-27页 |
·高校普遍开设心理学课程,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 第27页 |
·高校经常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并要求学生参与实习锻炼 | 第27-28页 |
·大学生成长成才教育存在的不足 | 第28-30页 |
·高校针对个别学生出现的社会角色多元化冲突应对不利 | 第28页 |
·高校一些学生出现明显的认同危机与政治冷漠 | 第28页 |
·高校引入多元文化导致部分学生信仰淡漠 | 第28-29页 |
·高校对一些学生滥用信息技术监管不到位 | 第29页 |
·高校对少数学生在市场经济下滋生的拜金、享乐主义纠正不足 | 第29-30页 |
·大学生成长成才教育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 第30-33页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落实不到位,难以应对角色多元化和政治认同问题 | 第30页 |
·社会文化环境存在不公现象,引发学生浮躁心态 | 第30-31页 |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学生沉溺网络虚拟世界 | 第31页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使得学生产生急功近利思想 | 第31页 |
·个体自身缺陷,自律性不强 | 第31页 |
·一些家庭溺爱子女,教育不到位 | 第31-33页 |
5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教育的意义 | 第33-43页 |
·教育是群众事业,要发挥多方面教育的重要作用 | 第33-35页 |
·国家社会学校要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构建和谐校园 | 第33页 |
·高校应注重教师队伍培养、关注学生健康、为学生成长成才搭建平台 | 第33-35页 |
·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学校家庭紧密结合 | 第35页 |
·大学生成长成才教育要与现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 第35-36页 |
·注重经济关系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教育的影响 | 第36-38页 |
·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素质行为要符合社会需要,以人民根本利益为尺度 | 第38-39页 |
·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第39-40页 |
·培养大学生多层次素质教育,发挥创新思维能力,勇于创业、艰苦奋斗 | 第40-43页 |
结语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