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社会网络的节点移动模型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绪论 | 第11-19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8-19页 |
| 2 社会网络及网络理论研究 | 第19-32页 |
| ·社会网络简介 | 第19-21页 |
| ·网络基本拓扑性质 | 第21-24页 |
| ·平均路径长度 | 第21页 |
| ·聚类系数 | 第21-22页 |
| ·幂律度分布 | 第22页 |
| ·度的相关性和同配性 | 第22-24页 |
| ·社团结构 | 第24页 |
| ·网络中节点重要性 | 第24-26页 |
| ·度中心性 | 第25页 |
| ·接近中心性 | 第25-26页 |
| ·介数中心性 | 第26页 |
| ·社会网络模型 | 第26-31页 |
| ·小世界网络模型 | 第27-28页 |
| ·BA 无标度网络模型 | 第28-29页 |
| ·Holme-Kim 模型 | 第29-30页 |
| ·Toivonen 模型 | 第30-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3 人类移动特征和移动模型研究 | 第32-41页 |
| ·人类移动特征 | 第32-35页 |
| ·人类移动轨迹的统计特征 | 第32-34页 |
| ·人类移动的可预测性特征 | 第34-35页 |
| ·人类移动性建模的研究 | 第35-40页 |
| ·基于位置偏好的人类移动模型 | 第35-37页 |
| ·基于日程的人类移动模型 | 第37-38页 |
| ·基于社交关系的人类移动模型 | 第38-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4 兴趣社区引导的节点移动模型 | 第41-52页 |
| ·提出背景 | 第41页 |
| ·相关定义 | 第41-42页 |
| ·移动模型设计 | 第42-45页 |
| ·社区划分 | 第43页 |
| ·超级节点计算兴趣均值 | 第43页 |
| ·节点移动过程 | 第43-45页 |
| ·社区停留时间选择 | 第45页 |
| ·仿真分析 | 第45-51页 |
| ·仿真工具介绍 | 第45-46页 |
| ·仿真环境设置 | 第46-47页 |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7-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5 基于人的社会活动的节点移动模型 | 第52-61页 |
| ·提出背景 | 第52页 |
| ·相关定义 | 第52-53页 |
| ·模型设计 | 第53-57页 |
| ·兴趣变化调节机制 | 第53-55页 |
| ·兴趣相似用户集的选取 | 第55-56页 |
| ·活动场所的选择 | 第56页 |
| ·模型的总体描述 | 第56-57页 |
| ·仿真实验 | 第57-60页 |
| ·仿真环境设置 | 第57-58页 |
|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58-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6 总结和展望 | 第61-63页 |
| ·本文总结 | 第61-62页 |
| ·未来展望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