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叶酸—壳聚糖纳米载体的制备及其靶向作用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7页
1 绪论第17-32页
   ·靶向给药系统第17-19页
     ·靶向制剂的分类第17-19页
     ·靶向给药载体的选择第19页
   ·羟基喜树碱第19-22页
     ·羟基喜树碱的应用研究进展第19-20页
     ·羟基喜树碱的剂型研究现状第20-22页
   ·壳聚糖第22-26页
     ·壳聚糖的结构及理化性质第22-23页
     ·壳聚糖作为载体材料的优势第23-24页
     ·壳聚糖纳米粒载体的优势第24页
     ·壳聚糖微粒/纳米粒的制备方法第24-26页
   ·叶酸与叶酸受体第26-29页
     ·叶酸的基本特性第26-27页
     ·叶酸受体的基本特性第27页
     ·叶酸-聚合物靶向系统第27-29页
   ·主要研究内容及目的意义第29-30页
   ·技术路线第30-31页
   ·论文的创新点第31-32页
2 叶酸-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与表征第32-46页
   ·引言第32-33页
   ·实验部分第33-35页
     ·试剂、材料及仪器第33页
     ·叶酸-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第33页
     ·叶酸-壳聚糖纳米粒的表征第33-34页
     ·叶酸含量测定第34-35页
   ·结果与讨论第35-44页
     ·叶酸-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原理第35-36页
     ·影响CTS-TPP-FA纳米粒粒径的因素第36-42页
     ·纳米粒的红外光谱分析第42-43页
     ·纳米粒粒径大小及分散指数第43页
     ·纳米粒的形态学特征第43-44页
   ·叶酸含量第44页
   ·本章小结第44-46页
3 载羟基喜树碱叶酸-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研究第46-59页
   ·引言第46-47页
   ·实验部分第47-50页
     ·试剂、材料及仪器第47页
     ·载羟基喜树碱纳米粒的制备第47-48页
     ·载羟基喜树碱纳米粒的表征第48页
     ·载羟基喜树碱纳米粒粒度稳定性第48页
     ·纳米粒的包封率及载药量测定第48-50页
     ·纳米粒中羟基喜树碱的体外释放第50页
   ·结果与讨论第50-57页
     ·载羟基喜树碱纳米粒粒径大小及分散指数第50-51页
     ·载羟基喜树碱纳米粒形态学特征第51页
     ·载羟基喜树碱纳米粒表面电位第51页
     ·载羟基喜树碱纳米粒粒度稳定性评价第51-52页
     ·叶酸-壳聚糖纳米粒载药机理第52页
     ·影响包封率及载药率的因素第52-55页
     ·载药纳米粒中HCPT的体外释放过程及机理初探第55-57页
   ·本章小结第57-59页
4 载阿霉素叶酸-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研究第59-71页
   ·引言第59-60页
   ·实验部分第60-62页
     ·试剂、材料及仪器第60页
     ·载阿霉素纳米粒的制备第60页
     ·载阿霉素纳米粒的表征第60-61页
     ·载阿霉素纳米粒的粒度稳定性第61页
     ·纳米粒的包封率及载药量第61-62页
     ·纳米粒中阿霉素的体外释放第62页
   ·结果与讨论第62-69页
     ·载阿霉素纳米粒粒径大小及分散指数第62-63页
     ·载阿霉素纳米粒形态学特征第63页
     ·载阿霉素纳米粒表面电位第63-64页
     ·载阿霉素纳米粒粒度稳定性评价第64页
     ·影响包封率及载药率的因素第64-67页
     ·载药纳米粒中DOX的体外释放过程及机理初探第67-69页
   ·本章小结第69-71页
5 载羟基喜树碱叶酸-壳聚糖纳米粒抗肿瘤活性及其靶向作研究第71-92页
   ·引言第71-72页
   ·实验部分第72-75页
     ·试剂、材料及仪器第72-73页
     ·载药纳米粒体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率的测定第73-74页
     ·载药纳米粒体内抑瘤活性测定第74页
     ·小鼠血浆及组织中HCPT含量测定第74-75页
     ·统计学处理第75页
   ·结果与讨论第75-91页
     ·载药纳米粒体外抑瘤活性第75-81页
     ·载药纳米粒对S180荷瘤小鼠抑瘤率第81-82页
     ·HCPT血样分析方法专属性考察第82-84页
     ·HCPT组织样品分析方法的专属性考察第84-88页
     ·载药纳米粒在体内的器官靶向作用第88-90页
     ·载药纳米粒在体内器官的平均滞留时间第90-91页
   ·本章小结第91-92页
6 载羟基喜树碱叶酸-壳聚糖纳米冻干粉制备工艺研究第92-101页
   ·引言第92-93页
   ·实验部分第93-94页
     ·试剂、材料及仪器第93页
     ·载羟基喜树碱叶酸-壳聚糖纳米冻干粉的制备第93页
     ·HCPT/CTS-TPP-FA纳米粒冻干工艺单因素考察第93-94页
     ·冻干粉微观形态考察第94页
     ·冻干粉再分散性第94页
   ·结果与讨论第94-100页
     ·影响冻干粉外观的因素分析第94-96页
     ·影响冻干粉再分散性因素分析第96-97页
     ·冻干粉微观形态分析第97-100页
   ·本章小结第100-101页
结论第101-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12页
附录第112-11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13-114页
致谢第114-115页
个人简历第115-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澳大利亚平脐蠕孢霉胆红素氧化酶的产生、特性及应用研究
下一篇:聚乙烯亚胺—阴离子纤维素基吸附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