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引言 | 第10-12页 |
2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概述 | 第12-22页 |
·我国的立法沿革 | 第12-16页 |
·国家秘密的认定 | 第16-22页 |
3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与非罪的界定 | 第22-30页 |
·主观方面要求出于故意 | 第22-24页 |
·客观方面要求实施了泄露国家秘密的行为 | 第24-26页 |
·行为人违法 | 第24-25页 |
·行为人泄密 | 第25-26页 |
·定罪标准要求情节严重 | 第26-30页 |
·身份的特殊性 | 第27-28页 |
·动机的卑劣性 | 第28页 |
·方法的扩散性 | 第28页 |
·密级的等级数量性 | 第28页 |
·危害后果的严重性 | 第28-29页 |
·危险状态的法定性 | 第29-30页 |
4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与他罪的司法界限 | 第30-42页 |
·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 | 第30-33页 |
·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 第33-35页 |
·非法持有国家绝密、机密、文件、资料、物品罪 | 第35-36页 |
·侵犯商业秘密罪 | 第36-42页 |
5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立法完善 | 第42-54页 |
·完善与刑法相配套的保密法律法规 | 第42-43页 |
·准确界定国家秘密的范围,取消兜底条款的设置 | 第42页 |
·提高定密主体的级别,实行相对集中的定密权 | 第42-43页 |
·取消事后认定的规定,建立争议事项的权利救济机制 | 第43页 |
·合理设置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罪名体系 | 第43-46页 |
·采用分立式的立法模式 | 第46-50页 |
·增设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刑种 | 第50-54页 |
·增设罚金刑 | 第50-52页 |
·引入资格刑 | 第52-54页 |
6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