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 第1-8页 |
摘要 | 第8-12页 |
ABSTRACT | 第12-1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30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9页 |
§1.2 选题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19-27页 |
·盆地沉降史与热史模拟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6页 |
·琼东南盆地沉降—热模拟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6-27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7-28页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8页 |
§1.4 完成的工作量及创新点 | 第28-30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30-37页 |
§2.1 南海北部陆缘地质概况 | 第30-33页 |
§2.2 琼东南盆地的构造沉积特征 | 第33-37页 |
第三章 盆地沉降—热模拟原理与方法 | 第37-46页 |
§3.1 盆地沉降埋藏史模拟方法概述 | 第37-40页 |
·埋藏史恢复 | 第37-39页 |
·盆地构造沉降史恢复 | 第39-40页 |
§3.2 盆地热史模拟 | 第40-43页 |
·基于热指标的热史恢复 | 第40-42页 |
·构造—热演化恢复 | 第42-43页 |
§3.3 岩石圈伸展过程与沉降—热过程耦合模拟 | 第43-46页 |
·岩石圈伸展过程模拟 | 第43-44页 |
·裂后异常沉降过程模拟 | 第44-45页 |
·模拟所用主要参数赋值 | 第45-46页 |
第四章 盆地沉降史模拟分析 | 第46-92页 |
§4.1 数据与参数 | 第46-62页 |
·层位数据 | 第46-49页 |
·岩性参数 | 第49-58页 |
·水深分布 | 第58-62页 |
§4.2 琼东南盆地沉降特征 | 第62-85页 |
·琼东南盆地构造演化期次划分 | 第63-65页 |
·初始裂陷期盆地沉降特征 | 第65-67页 |
·强烈裂陷期盆地沉降特征 | 第67-73页 |
·缓慢沉降期盆地沉降特征 | 第73-79页 |
·快速沉降期盆地沉降特征 | 第79-85页 |
§4.3 琼东南盆地沉降演化的时空差异 | 第85-91页 |
§4.4 小结 | 第91-92页 |
第五章 琼东南盆地热演化模拟分析 | 第92-107页 |
§5.1 琼东南盆地现今地热特征 | 第92-95页 |
§5.2 典型区域热指标演化特征 | 第95-98页 |
§5.3 琼东南盆地热流演化过程 | 第98-103页 |
§5.4 琼东南盆地地热演化的时空差异性 | 第103-106页 |
§5.5 小结 | 第106-107页 |
第六章 琼东南盆地深部动力学过程及其与沉降—演化过程耦合 | 第107-148页 |
§6.1 琼东南盆地岩石圈伸展过程 | 第107-123页 |
·伸展系数时空演化 | 第107-117页 |
·应变速率时空演化 | 第117-123页 |
§6.2 琼东南盆地裂后异常沉降过程 | 第123-130页 |
·缓慢沉降期裂后异常沉降特征 | 第123-125页 |
·快速沉降期裂后异常沉降特征 | 第125-130页 |
§6.3 深部过程与盆地沉降—热演化的时空配置关系 | 第130-143页 |
§6.4 琼东南盆地形成演化与南海扩张演化的关系 | 第143-145页 |
§6.5 小结 | 第145-148页 |
结论与认识 | 第148-151页 |
致谢 | 第151-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152-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