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区薰衣草引种与耐湿热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薰衣草概况 | 第11-15页 |
·薰衣草属植物资源分类与分布 | 第11-12页 |
·薰衣草植物应用 | 第12-15页 |
·植物精油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植物精油定义 | 第15-16页 |
·植物精油变化因素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植物湿热胁迫研究进展 | 第17-21页 |
·植物高温胁迫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植物淹水胁迫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目的与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昆明和厦门薰衣草引种 | 第22-4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2-25页 |
·薰衣草采集 | 第22-23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23-24页 |
·方法 | 第24-2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5-41页 |
·薰衣草引种在昆明和厦门的生物性状表现 | 第25-27页 |
·引种在昆明和厦门的薰衣草花中精油含量分析 | 第27-29页 |
·引种在昆明和厦门的薰衣草花中精油成分分析 | 第29-41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41-47页 |
·昆明和厦门薰衣草生物性状表现 | 第41-42页 |
·不同地区薰衣草精油比较 | 第42-43页 |
·引种在昆明的不同月份薰衣草花中精油比较 | 第43-44页 |
·引种在昆明的不同株龄薰衣草花中精油比较 | 第44-45页 |
·引种在昆明的不同品种薰衣草花中精油比较 | 第45-47页 |
第三章 薰衣草耐湿热性研究 | 第47-5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7-49页 |
·试验材料 | 第47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47-48页 |
·方法 | 第48-4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9-55页 |
·不同薰衣草品种受湿热胁迫植株形态表现 | 第49-52页 |
·不同薰衣草品种受湿热胁迫电导率变化 | 第52-53页 |
·不同薰衣草品种受湿热胁迫MDA含量变化 | 第53-54页 |
·不同薰衣草品种受湿热胁迫SOD活性变化 | 第54-55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55-57页 |
·湿热胁迫对薰衣草植株形态的影响 | 第55页 |
·湿热胁迫对不同薰衣草品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55-57页 |
第四章 全文总结与创新之处 | 第57-59页 |
·全文总结 | 第57页 |
·文章创新之处 | 第57-58页 |
·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附图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个人简介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