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经济建设和发展论文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绩效的测定与研究--基于能源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解释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1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9-13页
  一、研究背景第9-12页
  二、研究意义第12-13页
 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13-17页
  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绩效的理论研究第13-16页
  二、转变绩效的测度研究第16页
  三、转变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第16-17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本文创新点第17-19页
  一、研究方法第17-18页
  二、本文创新点第18-19页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内容第19-21页
  一、研究思路第19-20页
  二、研究内容第20-21页
第二章 基于能源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绩效的理论阐释第21-28页
 第一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绩效的内涵界定第21-22页
  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内涵第21-22页
  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绩效的内涵第22页
 第二节 以全要素生产率为视角的转变绩效测度方法第22-28页
  一、参数化方法第23-25页
  二、非参数化方法第25-27页
  三、转变绩效测定方法的选定第27-28页
第三章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绩效的测定及特征分析第28-46页
 第一节 模型构建与指标选取第28-34页
  一、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第28-31页
  二、指标选取第31-33页
  三、数据来源第33-34页
 第二节 考虑不同非期望产出的环境技术效率第34-38页
  一、环境技术效率理论之概述第34-35页
  二、省际环境技术效率实证分析第35-38页
 第三节 考虑不同非期望产出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第38-46页
  一、省级层面的转变绩效的实证结果分析第40-43页
  二、全国和区域转变绩效的实证结果分析第43-46页
第四章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第46-53页
 第一节 变量的选取和模型建立第46-50页
  一、影响因素选择第46-48页
  二、指标选取第48-49页
  三、数据来源第49页
  四、模型的建立第49-50页
 第二节 估计结果解释第50-53页
  一、经济发展规模对我国转变绩效的影响效果分析第50-51页
  二、结构因素绩效的影响效果分析第51页
  三、科教投入对转变绩效的影响效果分析第51页
  四、管理因素对我国转变绩效的影响效果分析第51-52页
  五、国外因素对我国转变绩效的影响效果分析第52-53页
第五章 结论和政策第53-59页
 第一节 本文的研究结论第53-54页
  一、以能源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视角测度转变绩效的科学性第53页
  二、全国层面上的转变绩效水平较低且增长缓慢第53-54页
  三、区域间转变绩效差距较大第54页
  四、经济规模、科教支出、企业管理等对转变绩效影响效果明显第54页
 第二节 本文的政策建议第54-57页
  一、因地制宜地制定地区发展政策第55页
  二、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第55页
  三、完善政府绩效评估机制,加强政府环境治理效度第55-56页
  四、继续加强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治理第56-57页
  五、加强对外资等国外资源的有效利用第57页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57-59页
  一、对本文研究视角的质疑第57页
  二、对本文的数据质量的质疑第57页
  三、指标的替代与估算较多第57-58页
  四、转变绩效影响选取的主观性较大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附录 能源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计算结果的附表第62-82页
致谢第82-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有限财政约束下的农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研究--以杭州市萧山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