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一、引言 | 第6-13页 |
| (一)问题提出 | 第6-9页 |
| (二)毒品犯罪控制模式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 二、毒品犯罪控制模式 | 第13-18页 |
| (一)我国毒品犯罪的控制模式 | 第13-14页 |
| (二)国际毒品犯罪的控制模式 | 第14-16页 |
| (三)我国毒品犯罪控制模式的问题 | 第16-18页 |
| 三、传统控制模式之困境——基于对新型毒品犯罪的实证分析 | 第18-27页 |
| (一) 生产阶段的“气球效应” | 第18-20页 |
| (二) 贩卖阶段的恶性循环 | 第20-22页 |
| (三) 走私运输阶段的囚犯困局 | 第22-25页 |
| (四) 消费阶段的社交文化 | 第25-27页 |
| 四、困境分析-行动者论视角下的两种毒品建构话语 | 第27-34页 |
| (一)新型毒品吸食成因解释理论 | 第27-30页 |
| (二)传统毒品控制模式下的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 | 第30-34页 |
| 1、政府禁毒话语分析 | 第30-31页 |
| 2、吸毒者毒品话语分析 | 第31-32页 |
| 3、毒品犯罪者的话语选择 | 第32-34页 |
| 五、新型毒品犯罪控制模式之探讨 | 第34-40页 |
| (一)从法律控制模式出发 | 第34-35页 |
| (二)从疾病控制模式出发 | 第35-36页 |
| (三) 可参考的域外“医学话语” | 第36-40页 |
| 1、美国医疗模式之技术攻坚与毒品法庭 | 第36-37页 |
| 2、澳门地区关于毒品概念的定义 | 第37-38页 |
| 3、台湾地区分级定罪制度与毒品目录更新 | 第38-40页 |
| 六、结论 | 第40-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 附录一 我国2000年——2012年吸食毒品和缴获毒品一览表 | 第44-45页 |
| 附录二 2012年全国禁毒十大案件 | 第45-46页 |
| 附录三 八个零星贩毒案犯罪嫌疑人基本情况 | 第46-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