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氢杨梅素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7-16页 |
| ·藤茶资源 | 第7-10页 |
| ·藤茶主要成分研究 | 第7-8页 |
| ·藤茶药理作用和安全性研究 | 第8-9页 |
| ·藤茶资源加工与开发利用现状 | 第9-10页 |
| ·二氢杨梅素研究 | 第10-13页 |
| ·二氢杨梅素的药理作用 | 第10-12页 |
| ·二氢杨梅素的定量分析方法 | 第12-13页 |
|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 ·立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二氢杨梅素的提取分离与含量测定 | 第16-24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16-17页 |
| ·药品与试剂 | 第16页 |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16-17页 |
| ·二氢杨梅素的提取分离与定性定量分析 | 第17-20页 |
| ·提取分离 | 第17-18页 |
| ·定性分析 | 第18-20页 |
| ·二氢杨梅素的含量测定 | 第20-21页 |
| ·色谱条件 | 第20页 |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20页 |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0页 |
| ·供试药含量测定 | 第20-21页 |
| ·讨论 | 第21-23页 |
| ·关于二氢杨梅素的提取分离 | 第21-22页 |
| ·关于二氢杨梅素的定性定量分析 | 第22-23页 |
| ·小结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二氢杨梅素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24-41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24-25页 |
| ·药品与试剂 | 第24页 |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4页 |
| ·实验动物 | 第24-25页 |
| ·血浆样品 HPLC 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25-31页 |
| ·标准溶液的制备 | 第25页 |
| ·血浆样品预处理 | 第25页 |
| ·色谱检测条件 | 第25页 |
| ·分析方法的确证 | 第25-31页 |
| ·二氢杨梅素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31-35页 |
| ·口服给药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31-33页 |
| ·静脉注射给药及生物利用度研究 | 第33-35页 |
| ·讨论 | 第35-40页 |
| ·体内分析方法的选择 | 第35-36页 |
| ·色谱条件的选择 | 第36页 |
| ·内标物的选择 | 第36-37页 |
| ·血浆样品预处理方法的选择 | 第37-39页 |
| ·小鼠口服和静脉给药后药代动力学特征及生物利用度 | 第39-40页 |
| ·小结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小鼠口服二氢杨梅素后的组织分布研究 | 第41-60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41-42页 |
| ·药品与试剂 | 第41页 |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41-42页 |
| ·实验动物 | 第42页 |
| ·组织样品 HPLC 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42-55页 |
| ·标准溶液的制备 | 第42页 |
| ·组织样品预处理 | 第42页 |
| ·色谱条件 | 第42页 |
| ·分析方法的确证 | 第42-55页 |
| ·小鼠口服二氢杨梅素后组织分布研究 | 第55-57页 |
| ·组织的采集和处理 | 第55页 |
| ·组织样品预处理 | 第55-57页 |
| ·讨论 | 第57-59页 |
| ·实验动物的选择 | 第57-58页 |
| ·组织样品处理方法的选择 | 第58页 |
| ·关于色谱条件和方法学考察 | 第58页 |
| ·小鼠口服二氢杨梅素后的组织分布研究 | 第58-59页 |
| ·小结 | 第59-60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 附录Ⅰ | 第67-68页 |
| 附录Ⅱ | 第68-70页 |
| 附录Ⅲ | 第70-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