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1.绪论 | 第9-20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页 |
| ·重金属污染概述 | 第9-12页 |
| ·铅污染 | 第10-11页 |
| ·镍污染 | 第11-12页 |
| ·水体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概述 | 第12-15页 |
| ·吸附法 | 第12-13页 |
| ·沉淀法 | 第13页 |
| ·氧化还原法 | 第13-14页 |
| ·离子交换法 | 第14页 |
| ·生物法 | 第14-15页 |
| ·光催化法 | 第15页 |
| ·吸附剂的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 ·无机材料 | 第16-17页 |
| ·高分子材料 | 第17-18页 |
| ·纳米材料 | 第18-19页 |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2.实验部分 | 第20-24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20-21页 |
| ·实验试剂 | 第20页 |
| ·实验仪器 | 第20-21页 |
| ·溶液配制 | 第21-22页 |
| ·实验方法 | 第22-24页 |
| ·功能化的聚乙烯亚胺杂化硅胶吸附剂的制备 | 第22页 |
| ·功能化的聚乙烯亚胺杂化硅胶吸附剂的表征 | 第22页 |
| ·功能化的聚乙烯亚胺杂化硅胶吸附剂对Ni(Ⅱ)、Pb(Ⅱ)的静态吸附试验 | 第22-23页 |
| ·功能化的聚乙烯亚胺杂化硅胶吸附剂对Ni(Ⅱ)、Pb(Ⅱ)的解吸试验 | 第23-24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4-55页 |
| ·功能化的聚乙烯亚胺杂化硅胶吸附剂的表征 | 第24-26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24-25页 |
| ·氨浓度测定 | 第25页 |
| ·比表面积分析 | 第25-26页 |
| ·吸附平衡时间对去除Ni(Ⅱ)和Pb(Ⅱ)的影响 | 第26-28页 |
| ·pH值对去除Ni(Ⅱ)和Pb(Ⅱ)的影响 | 第28-30页 |
| ·吸附剂用量对去除Ni(Ⅱ)和Pb(Ⅱ)的影响 | 第30-31页 |
| ·静态饱和吸附容量 | 第31-34页 |
| ·反应温度对去除Ni(Ⅱ)和Pb(Ⅱ)的影响 | 第34-36页 |
| ·吸附动力学 | 第36-39页 |
| ·吸附等温线 | 第39-42页 |
| ·吸附热力学研究 | 第42-46页 |
| ·解吸与再生试验 | 第46-53页 |
| ·解吸剂的种类 | 第47-48页 |
| ·解吸剂浓度的影响 | 第48-49页 |
| ·解吸剂用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 ·解吸时间的影响 | 第50-51页 |
| ·解吸剂的再生性能 | 第51-53页 |
| ·与其他吸附剂对Ni(Ⅱ)和Pb(Ⅱ)吸附性能的比较 | 第53-55页 |
| 4.结论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