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天然气储存与运输论文--油气输送与运输论文--管道输送论文

东海高凝原油降凝输送技术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9-10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高凝原油加降凝剂输送研究现状第11-12页
     ·高凝原油管道温降压降规律研究现状第12-13页
     ·高凝原油管道停输再启动研究现状第13-14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4-17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4-15页
     ·技术路线及方法第15-16页
     ·研究的技术关键第16-17页
第2章 油品的配制及流变特征分析第17-25页
   ·实验模拟油的配制第17-19页
     ·宝云亭和武云亭油气藏流体性质第17-18页
     ·模拟油品的配制第18-19页
   ·油品主要物性指标测定方法第19-21页
     ·凝点测定第19页
     ·析蜡点测定第19-20页
     ·屈服值测定第20页
     ·黏温关系测定第20-21页
     ·蜡晶微观结构分析第21页
   ·含蜡高凝原油流变特征分析第21-24页
     ·不同温度区间原油的流变特征第21-22页
     ·原油的流态变化第22-23页
     ·不同温度区间原油的流变方程第23-24页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3章 降凝剂的筛选及注入工艺研究第25-34页
   ·降凝剂的降凝机理第25页
   ·油样稀释前降凝剂的筛选第25-27页
   ·油样稀释后降凝剂的筛选第27-28页
   ·降凝剂最优处理条件的确定第28-30页
     ·最优加剂量的确定第28-29页
     ·最优热处理温度的确定第29-30页
   ·降凝剂的注入工艺研究第30-32页
     ·注入方式的选择第30-31页
     ·降凝剂用量的确定第31-32页
     ·出站温度及处理温度的选择第32页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4章 模拟油稀释加剂前后流变特性分析第34-49页
   ·模拟油稀释前后组分分析第34-36页
   ·模拟油稀释前后的流动特性分析第36-41页
     ·模拟油稀释前后黏温特性第36-38页
     ·黏温曲线法确定模拟油稀释前后析蜡点第38-39页
     ·模拟油稀释前后屈服特性第39-41页
   ·模拟油稀释加剂后流动特性分析第41-47页
     ·模拟油稀释加剂后黏温特性第41-44页
     ·黏温曲线法确定模拟油稀释加剂后析蜡点第44-45页
     ·模拟油稀释加剂后屈服特性第45-46页
     ·模拟油稀释加剂前后的微观蜡晶结构第46-47页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5章 海底输油管道运行数值模拟第49-88页
   ·管道沿线温度压力分布模型的建立第49-53页
     ·温度分布模型第49-51页
     ·压力分布模型第51-53页
   ·单相输油管道正常运行过程模拟第53-60页
     ·OLGA简介第53-55页
     ·管道运行期间温降压降模拟第55-60页
   ·单相输油管道停输再启动过程模拟第60-70页
     ·停输再启动模型的建立第61-64页
     ·管道停输再启动温降压降模拟第64-70页
   ·油气混输管道运行和停输启动模拟第70-87页
     ·油气混输基本理论第71-80页
     ·油气混输管道正常运行过程模拟第80-82页
     ·油气混输管道停输启动过程模拟第82-87页
   ·本章小结第87-88页
第6章 海底输油管道停输再启动环道实验第88-93页
   ·实验装置简介第88-90页
     ·环道装置组成第88-89页
     ·环道装置的功能及操作第89-90页
   ·实验过程及方案第90-91页
   ·实验数据处理第91-93页
第7章 主要结论及建议第93-96页
   ·主要结论第93-95页
   ·建议第95-96页
致谢第96-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平井分段压裂诱导应力场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强边水非对称背斜凝析气藏稳产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