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22页 |
|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页 |
| ·国内外林果收获机械化理论研究现状 | 第8-13页 |
| ·国外林果收获机械化理论研究 | 第8-11页 |
| ·国内林果机械化收获理论研究 | 第11-13页 |
| ·国外林果收获机械设备发展 | 第13-19页 |
| ·气力式振动收获机 | 第13-14页 |
| ·摇振式收获机 | 第14-16页 |
| ·撞击式收获机 | 第16-17页 |
| ·接触式收获机 | 第17-18页 |
| ·收获作业平台(半机械化收获) | 第18-19页 |
| ·国内林果收获机械设备现状 | 第19-20页 |
| ·本课题来源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本课题来源 | 第20-21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第2章 杏成熟度相关参数与果实脱落力的相关性 | 第22-31页 |
| ·试验目的与内容 | 第22页 |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2-24页 |
| ·试验地概况 | 第22-23页 |
| ·试验材料 | 第23页 |
| ·试验方法 | 第23-24页 |
| ·数据采集 | 第2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4-29页 |
| ·杏果实各项参数的测定结果 | 第24-25页 |
| ·杏果实各项参数对果柄分离力的影响 | 第25-29页 |
| ·讨论 | 第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 第3章 牵引式振动收获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与分析 | 第31-42页 |
| ·林果振动收获基本原理 | 第31页 |
| ·牵引式林果振动收获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31-35页 |
| ·“果树—收获机”模型建立 | 第32-34页 |
| ·模型方程分析与求解 | 第34-35页 |
| ·杏振动收获过程中“果实—果柄”模型的建立 | 第35-39页 |
| ·长果柄果实动力学模型 | 第36-37页 |
| ·短果柄果实动力学模型 | 第37-38页 |
| ·果实振动模型方程分析与求解 | 第38-39页 |
| ·果实与果枝分离条件 | 第39-40页 |
| ·牵引式振动收获机振动功率需求 | 第40-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4章 牵引式林果振动收获机主要部件设计 | 第42-60页 |
| ·牵引式林果振动收获机结构设计 | 第42-43页 |
| ·收获机设计要求 | 第42-43页 |
| ·牵引式林果振动收获机整体结构 | 第43页 |
| ·主要振动部件设计 | 第43-55页 |
| ·对称式偏心块结构设计与分析 | 第43-48页 |
| ·振动箱结构设计 | 第48-49页 |
| ·偏心块驱动液压马达选型 | 第49-50页 |
| ·偏心块传动轴最小直径计算 | 第50-51页 |
| ·收获机主要振动部件基于 ANSYS Workbench 的动态特性分析 | 第51-55页 |
| ·振动悬臂机构设计 | 第55-57页 |
| ·振动悬臂机构总体设计 | 第55-56页 |
| ·夹持部件设计 | 第56-57页 |
| ·振动悬臂吊架设计 | 第57页 |
| ·牵引式林果振动收获机液压回路设计及选型 | 第57-59页 |
| ·振动收获机牵引装置选型 | 第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4页 |
| ·主要研究与结论 | 第60-62页 |
|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62页 |
|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62-64页 |
| 附录 | 第64-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作者简历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