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 ·藻类污染现状 | 第9页 |
| ·藻类过量繁殖的危害 | 第9-11页 |
| ·产生嗅味物质和藻毒素 | 第9-10页 |
| ·影响水处理水质 | 第10页 |
| ·藻类是消毒副产物的重要前驱体物质 | 第10-11页 |
| ·消毒副产物(DBPs) | 第11-18页 |
| ·含碳类消毒副产物(C-DBPs) | 第11-13页 |
| ·含氮类消毒副产物(N-DBPs) | 第13-15页 |
| ·消毒副产物的危害及浓度限值 | 第15-18页 |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 ·实验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藻类培养及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20-32页 |
| ·引言 | 第20页 |
| ·实验试剂与材料 | 第20-23页 |
| ·实验仪器 | 第20-21页 |
| ·实验药剂 | 第21-23页 |
| ·藻细胞的培养与观测 | 第23-24页 |
| ·藻细胞培养 | 第23页 |
| ·藻细胞浓度测定 | 第23-24页 |
| ·藻细胞粒径分布和表面电位测定 | 第24页 |
| ·藻细胞表面形态观察 | 第24页 |
| ·DBPs分析方法建立 | 第24-27页 |
| ·内标液配制 | 第25页 |
| ·标准曲线配制 | 第25页 |
| ·检测条件 | 第25-26页 |
| ·方法检测限、回收率 | 第26-2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7-32页 |
| ·藻细胞生长曲线 | 第27页 |
| ·藻细胞形态观察 | 第27-28页 |
| ·粒径分布和表面电位 | 第28-29页 |
| ·分析方法曲线、检出限和回收率 | 第29-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 第三章 藻细胞在氯化过程中生成的DBPs | 第32-54页 |
| ·引言 | 第32页 |
| ·实验试剂与材料 | 第32-33页 |
| ·实验仪器 | 第32-33页 |
| ·实验药剂 | 第33页 |
| ·实验方法 | 第33-34页 |
| ·不同藻细胞浓度藻细胞液的配制 | 第33页 |
| ·不同藻细胞组分分离 | 第33页 |
| ·氯氧化实验 | 第33-34页 |
| ·测试分析 | 第34-36页 |
| ·次氯酸钠有效氯测定方法 | 第34页 |
| ·余氯测定 | 第34页 |
| ·DOC测定 | 第34页 |
| ·DON测定 | 第34页 |
| ·UV254测定 | 第34-35页 |
| ·K离子测定 | 第35页 |
| ·荧光光谱分析 | 第35页 |
| ·DBPs的测定 | 第35-36页 |
| ·样品萃取 | 第35页 |
| ·气相色谱分析 | 第35-3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6-54页 |
| ·反应时间对DBPs生成的影响 | 第36-40页 |
| ·不同藻细胞浓度对DBPs的影响 | 第40-42页 |
| ·不同氯气投加量对DBPs的影响 | 第42-45页 |
| ·氯化藻细胞不同组分的DBPs生成规律 | 第45-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第四章 预氧化-强化混凝-氯氧化过程中藻类对消毒副产物生成的影响 | 第54-71页 |
| ·引言 | 第54-55页 |
| ·实验试剂与材料 | 第55页 |
| ·实验仪器 | 第55页 |
| ·实验药剂 | 第55页 |
| ·实验方法 | 第55-56页 |
| ·测试分析 | 第56-57页 |
| ·浊度测定 | 第56页 |
| ·K离子测定 | 第56页 |
| ·DOC测试 | 第56页 |
| ·UV254测试 | 第56页 |
| ·DBPs测试 | 第56-57页 |
| ·SEM表征 | 第5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7-71页 |
| ·高锰酸钾预氧化-强化混凝对铜绿微囊藻生成TCM的影响 | 第57-59页 |
| ·高锰酸钾预氧化-强化混凝对梅尼小环藻生成TCM的影响 | 第59-61页 |
| ·高锰酸钾预氧化-强化混凝-氯氧化对2种藻细胞生成TCM的对比 | 第61-62页 |
| ·预氯化-强化混凝对铜绿微囊藻生成TCM的影响 | 第62-63页 |
| ·预氯化-强化混凝对梅尼小环藻生成TCM的影响 | 第63-66页 |
| ·预氯化-强化混凝-氯氧化对2种藻细胞生成TCM的对比 | 第66-67页 |
| ·两种预氧化对2种藻细胞生成TCM的对比 | 第67-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71-72页 |
| ·研究展望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个人简历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