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6页 |
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8-51页 |
·环境和能源问题 | 第18-20页 |
·锂离子电池研究背景 | 第20-23页 |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史 | 第20-22页 |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及特点 | 第22-23页 |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 | 第22-23页 |
·锂离子电池的特点 | 第23页 |
·Li~+二次电池用正极材料 | 第23-24页 |
·锂离子电池用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 第24-29页 |
·金属类负极材料 | 第25-26页 |
·非金属类负极材料 | 第26-29页 |
·碳负极 | 第26-27页 |
·金属氧化物 | 第27-29页 |
·锂离子电池用纳米电极材料 | 第29-38页 |
·纳米材料的优点 | 第30-32页 |
·动力性能的改善 | 第30-31页 |
·新的储锂机制 | 第31-32页 |
·良好的结构稳定性 | 第32页 |
·纳米效应的缺点 | 第32-33页 |
·热力学稳定性差 | 第32-33页 |
·表面副反应多 | 第33页 |
·纳米电极材料的研究方向 | 第33-38页 |
·表面包覆 | 第33-34页 |
·纳微复合结构 | 第34-35页 |
·三维混合导电网络 | 第35-36页 |
·纳米孔结构 | 第36-38页 |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38-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51页 |
第二章 SnO_2中空球的制备与储锂性能研究 | 第51-68页 |
·前言 | 第51-53页 |
·实验部分 | 第53-57页 |
·实验试剂 | 第53-54页 |
·制备方法 | 第54-55页 |
·结构和组成表征 | 第55-56页 |
·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56-5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7-62页 |
·结构和形貌表征结果 | 第57-59页 |
·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 | 第59-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第三章 SnO_2@C微米纤维的制备与储锂性能研究 | 第68-88页 |
·前言 | 第68-72页 |
·实验部分 | 第72-74页 |
·实验试剂 | 第72页 |
·制备方法 | 第72-73页 |
·结构和组成表征 | 第73页 |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73-7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4-80页 |
·结构和组成表征结果 | 第74-77页 |
·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 | 第77-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8页 |
第四章 Sn@C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储锂性能研究 | 第88-101页 |
·前言 | 第88-90页 |
·实验部分 | 第90-91页 |
·实验试剂 | 第90页 |
·制备方法 | 第90页 |
·结构和组成表征 | 第90-91页 |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9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1-95页 |
·结构和组成表征结果 | 第91-93页 |
·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 | 第93-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1页 |
第五章 Si@C纳米复合颗粒的制备与储锂性能研究 | 第101-123页 |
·前言 | 第101-105页 |
·实验部分 | 第105-107页 |
·实验试剂 | 第105页 |
·制备方法 | 第105-106页 |
·结构和组成表征 | 第106-107页 |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10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7-114页 |
·结构和形貌表征结果 | 第107-111页 |
·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 | 第111-114页 |
·本章小结 | 第114-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23页 |
第六章 静电喷雾制备Si@C复合微球及其储锂性能 | 第123-141页 |
·前言 | 第123-126页 |
·实验部分 | 第126-128页 |
·实验试剂 | 第126页 |
·制备方法 | 第126-127页 |
·结构和组成表征 | 第127页 |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127-12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28-135页 |
·结构和组成表征结果 | 第128-132页 |
·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 | 第132-135页 |
·本章小结 | 第135-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41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141-143页 |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143-144页 |
攻读博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44-145页 |
致谢 | 第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