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 第1-7页 |
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2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8-21页 |
·研究背景 | 第18-20页 |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1.2 研究目和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第二章 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理论基础研究 | 第24-34页 |
§2.1 战略接续区的概念起源 | 第24-26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4-25页 |
·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25-26页 |
§2.2 系统学理论 | 第26-28页 |
·系统理论概述 | 第26-27页 |
·系统分析方法 | 第27-28页 |
§2.3 矿产资源可持续化利用理论 | 第28-31页 |
·新型工业化理论 | 第29-31页 |
§2.4 矿产资源持续开发的代际公平配置 | 第31-33页 |
·代际公平配置含义 | 第31-32页 |
·代际公平配置的形式 | 第32页 |
·代际公平配置方法 | 第32-33页 |
§2.5 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内涵总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特征分析 | 第34-42页 |
§3.1 战略性矿产含义 | 第34页 |
§3.2 接续区的资源特征 | 第34-35页 |
·资源丰度条件 | 第35页 |
·资源类型约束 | 第35页 |
§3.3 接续区的时空特征 | 第35-38页 |
·时间维度特征 | 第36-37页 |
·空间维度特征 | 第37-38页 |
§3.4 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基本特征分析 | 第38-42页 |
·以可持续化发展角度分析 | 第38-39页 |
·以系统论角度分析 | 第39页 |
·以矿业循环经济角度分析 | 第39-42页 |
第四章 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开发适宜性综合评价研究 | 第42-52页 |
§4.1 矿产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 | 第42-4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4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42-43页 |
§4.2 战略接续区开发适宜性评价 | 第43-47页 |
·开发适宜性约束机制分析 | 第43-45页 |
·指标功能与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 第45-46页 |
·评价指标及其内涵 | 第46-47页 |
§4.3 相关评价方法简析 | 第47-49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47-48页 |
·灰色聚类法 | 第48页 |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 第48-49页 |
§4.4 评价模型和方法确定 | 第49-52页 |
·评价模型的需求性分析 | 第49-50页 |
·Mamdani FIS评价模型优势评价 | 第50页 |
·Mamdani FIS评价模型算法和计算步骤 | 第50-52页 |
第五章 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分区方法研究 | 第52-61页 |
§5.1 关于空间分区的相关研究 | 第52-53页 |
§5.2 分区原则 | 第53-54页 |
·分区原则 | 第53-54页 |
§5.3 分区理论 | 第54-56页 |
·区位理论 | 第54-55页 |
·土地用途分区管制理论 | 第55页 |
·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 第55页 |
·区域矿产资源规划 | 第55-56页 |
§5.4 相关分区方法简析 | 第56-58页 |
·经典聚类 | 第56-57页 |
·模糊聚类 | 第57页 |
·空间聚类分析 | 第57-58页 |
§5.5 分区方法确定 | 第58-61页 |
·双重约束分区 | 第58页 |
·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优势评价 | 第58页 |
·模糊C均值聚类计算步骤 | 第58-61页 |
第六章 重要大宗金属矿产资源界定 | 第61-80页 |
§6.1 金属矿产 | 第61-62页 |
§6.2 大宗金属矿产资源储量特征与利用现状分析 | 第62-64页 |
·供需情况分析研究 | 第62-63页 |
·资源保障趋势研究 | 第63页 |
·重要大宗金属矿产资源内涵与定义 | 第63-64页 |
§6.3 重要大宗金属矿产资源现状分析 | 第64-80页 |
·重要大宗金属矿产资源分布现状 | 第64-67页 |
·重要大宗金属矿产资源供应能力分析 | 第67-80页 |
第七章 重要大宗金属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综合评价与区划 | 第80-129页 |
§7.1 数据准备 | 第80-89页 |
·资源条件 | 第80-83页 |
·开发潜力 | 第83-85页 |
·开发环境属性 | 第85页 |
·战略接续区划定 | 第85-89页 |
§7.2 战略接续区特征分析 | 第89-95页 |
·总体特征分析 | 第89-90页 |
·分矿种特征分析 | 第90-94页 |
·小结 | 第94-95页 |
§7.3 数据处理 | 第95-102页 |
·指标计算 | 第95-98页 |
·指标数据分析 | 第98-102页 |
§7.4 Mamdani FIS模糊推理系统 | 第102-112页 |
·构建推理规则 | 第102-105页 |
·推理系统数据整理 | 第105-110页 |
·开发适宜性综合评价结果 | 第110-112页 |
§7.5 综合评价结果验证 | 第112-113页 |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 第112页 |
·综合评价结果检验 | 第112-113页 |
§7.6 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 第113-118页 |
·接续区开发适宜性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 第114-118页 |
·小结 | 第118页 |
§7.7 接续区时空分区 | 第118-126页 |
·双重约束聚类 | 第118-122页 |
·时空双重区划发展建议和对策 | 第122-126页 |
§7.8 时空分区成果图 | 第126-129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129-133页 |
§8.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29-131页 |
·理论研究结论 | 第129-130页 |
·实证研究结论 | 第130-131页 |
§8.2 主要创新点 | 第131页 |
§8.3 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 第131-133页 |
致谢 | 第133-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41页 |
附录 | 第141-150页 |
附录一 基础数据 | 第141-144页 |
附录二 FIS模型输入推理指令 | 第144-148页 |
附录三 FIS模型输入构建指令 | 第148-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