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2-22页 |
·研究的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第12-16页 |
·研究的政策背景 | 第12-14页 |
·研究的现实依据 | 第14-15页 |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5-16页 |
·研究的目标与思路 | 第16-18页 |
·研究目标 | 第16-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9-22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经验借鉴 | 第22-46页 |
·城乡统筹发展与财政风险的相关理论 | 第22-31页 |
·城乡统筹发展理论 | 第22-28页 |
·公共财政理论 | 第28-29页 |
·财政风险理论 | 第29-31页 |
·城乡统筹发展与财政风险的研究综述 | 第31-41页 |
·国外研究回顾 | 第31-34页 |
·国内研究回顾 | 第34-40页 |
·研究述评 | 第40-41页 |
·城乡统筹发展中财政风险控制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 第41-46页 |
·美国的经验 | 第41-42页 |
·日本的经验 | 第42-43页 |
·韩国的经验 | 第43-44页 |
·经验的启示 | 第44-46页 |
第3章 城乡统筹发展与财政风险的理论分析框架 | 第46-60页 |
·城乡统筹发展与财政风险的概念 | 第46-49页 |
·城乡统筹发展 | 第46-47页 |
·财政风险 | 第47-49页 |
·城乡统筹发展与财政风险的内在机理 | 第49-60页 |
·城乡统筹发展的内在运行机制 | 第50-52页 |
·财政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的实现机理 | 第52-53页 |
·财政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的范围与方式 | 第53-57页 |
·城乡统筹发展中财政风险的形成机理 | 第57-59页 |
·城乡统筹发展中财政风险的传导机制 | 第59-60页 |
第4章 财政支持重庆城乡统筹发展的现状、绩效与风险评估 | 第60-100页 |
·重庆城乡发展的对比与财政支出现状 | 第60-67页 |
·重庆城乡发展的对比 | 第60-64页 |
·重庆财政收支现状与特征 | 第64-66页 |
·重庆城乡统筹发展的财政支持现状 | 第66-67页 |
·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水平评价 | 第67-87页 |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67-72页 |
·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72-80页 |
·评价结果与分析 | 第80-84页 |
·各区县水平评价 | 第84-87页 |
·财政支持对重庆统筹城乡发展的影响 | 第87-90页 |
·计量模型说明 | 第87-88页 |
·方法介绍 | 第88-8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9-90页 |
·重庆财政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的绩效评价 | 第90-95页 |
·DEA方法介绍 | 第90-93页 |
·数据说明 | 第93页 |
·绩效测度结果与分析 | 第93-95页 |
·重庆城乡统筹发展中财政风险的评估 | 第95-100页 |
·财政风险评估指标的设计原则 | 第95-96页 |
·财政风险评估指标及测算方法 | 第96-97页 |
·财政风险的评估结果与分析 | 第97-100页 |
第5章 重庆城乡统筹发展中财政风险的表现及形成原因 | 第100-106页 |
·重庆统筹城乡发展中财政风险的表现形式 | 第100-102页 |
·财政支持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风险 | 第100页 |
·财政补助社会保障过程中的风险 | 第100-101页 |
·财政支持公共教育过程中的风险 | 第101-102页 |
·财政支持提供基础设施过程中的风险 | 第102页 |
·重庆城乡统筹发展中财政风险的形成原因 | 第102-106页 |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财政之间的矛盾突出 | 第102-103页 |
·财政支持的相关法律体系不完善 | 第103页 |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需求存在矛盾 | 第103-104页 |
·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效率低 | 第104页 |
·公共产品供给的政府垄断特质 | 第104-106页 |
第6章 重庆城乡统筹发展中财政风险预警模型分析 | 第106-116页 |
·人工神经网络应用于重庆城乡统筹发展风险预测的可行性 | 第106页 |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介绍 | 第106-110页 |
·人工神经网络的特点 | 第106-107页 |
·人工神经元模型 | 第107-108页 |
·BP网络的模型结构及算法 | 第108-110页 |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重庆城乡统筹发展财政风险预测 | 第110-116页 |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构建 | 第111-112页 |
·BP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过程 | 第112-113页 |
·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中财政风险的预测 | 第113-116页 |
第7章 重庆城乡统筹发展中财政风险的控制 | 第116-128页 |
·重庆城乡统筹发展中财政风险控制的路径选择 | 第116-118页 |
·重庆城乡统筹发展中财政风险控制的基本思路 | 第116-117页 |
·重庆城乡统筹发展中财政风险控制路径的设计依据 | 第117-118页 |
·重庆城乡统筹发展中财政风险的化解路径 | 第118-120页 |
·依托“五大核心功能区”的发展,建立区域风险协调机制 | 第118-119页 |
·加强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增强社会保障功能 | 第119页 |
·推进体制创新和制度改革,明晰各级政府之间的风险责任 | 第119页 |
·建立社会保障管理体系,强化监督力度 | 第119-120页 |
·重庆城乡统筹发展中财政风险的防范路径 | 第120-122页 |
·城乡统筹发展的市场机制建设 | 第120页 |
·城乡统筹发展的保障机制建设 | 第120-121页 |
·城乡统筹发展的激励机制建设 | 第121页 |
·城乡统筹发展的约束机制建设 | 第121-122页 |
·重庆城乡统筹发展的财政风险控制模式创新:平准基金制度 | 第122-128页 |
·财政风险平准基金制度的内容 | 第122-125页 |
·财政风险平准基金的管理模式 | 第125-126页 |
·建立财政风险平准基金的路径选择 | 第126-128页 |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128-132页 |
·研究结论 | 第128-129页 |
·政策建议 | 第129-130页 |
·研究展望 | 第130-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38页 |
致谢 | 第138-140页 |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