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文物考古论文--遗址论文--陵墓、墓葬论文

江南地区两周时期墓葬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54页
   ·时空范围与研究对象的界定第12-14页
     ·时空范围第12-13页
     ·研究对象第13-14页
   ·发现与研究简史第14-49页
     ·第一阶段第14-17页
     ·第二阶段第17-29页
     ·第三阶段第29-48页
     ·既往取得的成果和尚待解决的问题第48-49页
   ·研究思路及相关研究方法的说明第49-54页
     ·本文的研究思路第49页
     ·相关的研究方法第49-54页
第2章 墓葬形制的划分及相关问题第54-88页
   ·土墩墓(含祭祀性遗存)第54-60页
     ·内涵界定第54-55页
     ·形制划分第55-60页
   ·土墩石室遗存第60-65页
     ·内涵界定第60-62页
     ·形制划分第62-65页
   ·竖穴土(岩)坑墓第65-67页
     ·内涵界定第65页
     ·形制划分第65-67页
   ·支石墓(含大石盖墓)第67-70页
     ·内涵界定第67-68页
     ·形制划分第68-70页
   ·崖葬遗存第70-71页
   ·墓葬级别划分第71-72页
   ·相关问题讨论第72-88页
     ·土墩墓中祭祀性遗存的形式第72-80页
     ·土墩墓中“一墩多墓”的形式第80-83页
     ·“人”字顶木椁的源流与涵义第83-88页
第3章 随葬品研究与墓葬分期、断代第88-120页
   ·典型遗物的演变序列第88-110页
     ·原始瓷器第88-95页
     ·印纹硬陶器第95-98页
     ·夹砂陶器第98-101页
     ·泥质陶器第101-103页
     ·青铜器第103-107页
     ·层位学依据第107-110页
   ·墓葬遗存的分期与编年第110-115页
     ·期段划分第110-112页
     ·年代推定第112-115页
   ·各期墓葬遗存的总体特征第115-120页
     ·第一期墓葬第115页
     ·第二期墓葬第115-116页
     ·第三期墓葬第116-117页
     ·第四期墓葬第117页
     ·第五期墓葬第117-120页
第4章 墓葬分区与族属、国别推定第120-156页
   ·第一期分区第120-129页
     ·A 区第120-122页
     ·B 区第122-124页
     ·C 区第124-125页
     ·D 区第125-127页
     ·E 区第127-128页
     ·F 区第128-129页
     ·G 区第129页
   ·第二期分区第129-135页
     ·A 区第129-131页
     ·B 区第131-133页
     ·D 区第133-134页
     ·E 区第134-135页
     ·G 区第135页
   ·第三期分区第135-140页
     ·A 区第136-137页
     ·B 区第137-138页
     ·E 区第138-139页
     ·G 区第139页
     ·H 区第139-140页
   ·第四期分区第140-144页
     ·A 区第140-142页
     ·H 区第142-143页
     ·I 区第143-144页
   ·第五期分区第144-145页
     ·A 区第144页
     ·I 区第144-145页
   ·墓葬遗存的族属与国别第145-156页
     ·A 区墓葬的族属与国别第146-148页
     ·B 区墓葬的族属与国别第148-150页
     ·C 区墓葬的族属与国别第150-151页
     ·D 区墓葬的族属与国别第151-152页
     ·E 区墓葬的族属与国别第152页
     ·F 区、G 区墓葬的族属第152-153页
     ·H 区墓葬的族属第153-154页
     ·I 区墓葬的族属与国别第154-156页
第5章 墓葬为中心的民族史与政治史探研第156-164页
   ·从“越族”酋邦到吴、越国家第156-159页
   ·吴、越立国方式与国家形态的差异第159-164页
第6章 结语第164-166页
附图第166-230页
附表第230-270页
参考文献第270-292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292-294页
后记第294-295页

论文共2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靺鞨文化的考古学研究
下一篇:中国北方地区夏至战国时期的殉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