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3页 |
(一)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1-13页 |
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页 |
2.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1-13页 |
一、 资产追回制度概述 | 第13-18页 |
(一) 资产追回的概念 | 第13-14页 |
(二) 资产追回的途径 | 第14-16页 |
(三) 我国资产追回的现状 | 第16-18页 |
二、 我国法律制度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资产追回制度的比较. | 第18-29页 |
(一) 没收令的执行 | 第18-19页 |
(二) 冻结、扣押措施 | 第19-20页 |
(三) 推定、证明责任倒置 | 第20-22页 |
(四) 缺席审判 | 第22-24页 |
(五) 善意第三人、潜在权利人的保护 | 第24-25页 |
(六) 污点证人的酌定不起诉 | 第25-26页 |
(七) 合理费用扣除、收益分享 | 第26-29页 |
三、 完善程序法提高资产追回有效性 | 第29-37页 |
(一) 独立的财产没收程序 | 第29-30页 |
(二) 完善冻结、扣押措施 | 第30-31页 |
(三) 规范化的赃款赃物确认制度 | 第31-32页 |
(四) 以国家名义在国外提起民事诉讼 | 第32-34页 |
(五) 完善“简易处置”程序 | 第34-35页 |
(六) 推定、举证责任倒置 | 第35-36页 |
(七) 可替代责任的证明 | 第36-37页 |
四、 加强国际司法合作提高资产追回有效性 | 第37-41页 |
(一) 判决的承认与执行 | 第37-38页 |
(二) 在管辖权内主动提起没收程序 | 第38页 |
(三) 费用补偿与收益分享制度 | 第38-39页 |
(四) 成立专门部门负责资产追回工作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