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光通信中自适应LDPC编码的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7-12页 |
|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7页 |
| ·LDPC码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7-10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10-12页 |
| 第2章 LDPC码及其速率兼容的基本概念 | 第12-22页 |
| ·LDPC码的结构 | 第12-13页 |
| ·LDPC编码 | 第13页 |
| ·LDPC解码 | 第13-16页 |
| ·密度进化 | 第16-18页 |
| ·速率兼容LDPC码 | 第18-20页 |
| ·LDPC码的构造方法 | 第20-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第3章 大气湍流信道 | 第22-29页 |
| ·信道模型 | 第22-24页 |
| ·湍流信道下的对数似然比及其概率密度函数 | 第24-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4章 原型图码及其速率兼容 | 第29-38页 |
| ·原型图码 | 第29-30页 |
| ·校验位分离 | 第30-32页 |
| ·微分进化算法 | 第32-34页 |
| ·TANNER图构造 | 第34-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5章 速率兼容LDPC码在大气信道下的系统仿真 | 第38-43页 |
| ·第二类ARQ模型 | 第38-39页 |
| ·度分布 | 第39页 |
| ·不同码率和湍流强度下的误码率曲线 | 第39-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43-44页 |
| 致谢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