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熔凝仿生耦合灰铸铁导轨的耐磨性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24页 |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现状 | 第11-23页 |
| ·灰铸铁的研究 | 第11-12页 |
| ·导轨的研究 | 第12-14页 |
| ·激光表面工程技术 | 第14-18页 |
| ·仿生耦合非光滑表面形态的研究 | 第18-23页 |
| ·仿生学概述 | 第18-19页 |
| ·生物非光滑表面的研究 | 第19-21页 |
| ·仿生耦合非光滑表面的研究 | 第21-23页 |
|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仿生耦合非光滑表面设计 | 第24-31页 |
| ·生物体表耦合因素 | 第24-25页 |
| ·仿生耦合表面形态设计 | 第25-26页 |
| ·实验材料 | 第26页 |
| ·激光熔凝制备仿生耦合表面 | 第26-29页 |
| ·激光熔凝设备 | 第26-27页 |
| ·激光熔凝工艺设计 | 第27-29页 |
| ·激光熔凝试样微观分析 | 第29-31页 |
| 第三章 激光熔凝工艺参数的优化 | 第31-37页 |
| ·激光加工参数对硬化深度的影响 | 第31-33页 |
| ·激光加工参数对硬化宽度的影响 | 第33-35页 |
| ·激光加工参数对宏观硬度分布的影响 | 第35-37页 |
| ·垂直方向硬度分布 | 第35页 |
| ·水平方向硬度分布 | 第35-37页 |
| 第四章 激光熔凝仿生耦合试样的微观组织及性能 | 第37-47页 |
| ·激光硬化区形貌结构 | 第37页 |
| ·激光硬化区石墨的变化 | 第37-39页 |
| ·激光硬化区显微组织分析 | 第39-45页 |
| ·熔凝区显微组织变化 | 第39-42页 |
| ·相变区显微组织变化 | 第42-43页 |
| ·热影响区显微组织变化 | 第43-44页 |
| ·硬化区 ELEM 分析 | 第44-45页 |
| ·激光熔凝硬化区微观硬度分析 | 第45-47页 |
| 第五章 激光熔凝仿生耦合试样的磨损性能 | 第47-59页 |
| ·摩擦磨损实验 | 第47-49页 |
| ·实验原理 | 第47页 |
| ·实验材料 | 第47-48页 |
| ·实验方法 | 第48-49页 |
| ·摩擦磨损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9-53页 |
| ·不同形态仿生耦合试样的磨损速率 | 第49-51页 |
| ·不同间距仿生耦合试样的磨损速率 | 第51-52页 |
| ·不同载荷下仿生耦合试样的磨损速率 | 第52-53页 |
| ·仿生耦合试样的耐磨机理分析 | 第53-59页 |
| ·磨损形貌 | 第53-55页 |
| ·磨损过程与耐磨机理 | 第55-59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