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含能材料的发展概况 | 第8-10页 |
·四唑类化合物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三唑类化合物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偶氮化合物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本课题的选题意义与研究思路 | 第13-16页 |
·选题意义 | 第13-15页 |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第二章 ZTO含能配合物的合成及单晶培养 | 第16-25页 |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16页 |
·实验仪器 | 第16页 |
·实验试剂 | 第16页 |
·ATO的制备与表征 | 第16-17页 |
·ATO的制备 | 第16-17页 |
·ATO的表征 | 第17页 |
·ZTO的制备与表征 | 第17页 |
·ZTO的制备 | 第17页 |
·ZTO的表征 | 第17页 |
·[K(ZTO)·H_2O]_∞的制备与表征 | 第17-18页 |
·[K(ZTO)·H_2O]_∞的制备 | 第17-18页 |
·[K(ZTO)·H_2O]_∞的表征 | 第18页 |
·[K(ZTO)·H_2O]_∞的单晶培养 | 第18页 |
·ZTO(phen)·H_2O的制备与表征 | 第18-19页 |
·ZTO(phen)·H_2O的制备 | 第18页 |
·ZTO(phen)·H_2O的表征 | 第18-19页 |
·ZTO(phen)·H_2O的的单晶培养 | 第19页 |
·Zn(ZTO)·(phen)_3·6H_2O的制备与表征 | 第19-20页 |
·Zn(ZTO)·(phen)_3·6H_2O的制备 | 第19-20页 |
·Zn(ZTO)·(phen)_3·6H_2O的表征 | 第20页 |
·Zn(ZTO)·(phen)_3·6H_2O的单晶培养 | 第20页 |
·Zn(ZTO)·(phen)_3·6H_2O的制备与表征 | 第20-21页 |
·Zn(ZTO)·(phen)_3·6H_2O的制备 | 第20页 |
·Zn(ZTO)·(phen)_3·6H_2O的表征 | 第20-21页 |
·Zn(ZTO)·(phen)_3·6H_2O的单晶培养 | 第21页 |
·Cu(ZTO)_2的制备与表征 | 第21页 |
·Cu(ZTO)_2的制备 | 第21页 |
·Cu(ZTO)_2的表征 | 第21页 |
·Cu(ZTO)_2的单晶培养 | 第21页 |
·Zn(ZTO)_2的制备与表征 | 第21-22页 |
·Zn(ZTO)_2的制备 | 第21-22页 |
·Zn(ZTO)_2的表征 | 第22页 |
·Zn(ZTO)_2的单晶培养 | 第22页 |
·Zn(ZTO)·(phen)_3·6H_2O的制备与表征 | 第22-23页 |
·Co(ZTO)·(phen)_3·6H_2O的制备 | 第22-23页 |
·Co(ZTO)·(phen)_3·6H_2O的表征 | 第23页 |
·Co(ZTO)·(phen)_3·6H_2O的单晶培养 | 第23页 |
·Co(ZTO)_2的制备与表征 | 第23-25页 |
·Co(ZTO)_2的制备 | 第23-24页 |
·Co(ZTO)_2的表征 | 第24页 |
·Co(ZTO)_2的单晶培养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晶体结构表征 | 第25-39页 |
·基本原理 | 第25页 |
·单晶结构分析概述 | 第25页 |
·[K(ZTO)·H_2O]_∞的晶体结构 | 第25-30页 |
·晶体结构的测定 | 第25-26页 |
·晶体结构分析 | 第26-30页 |
·ZTO(phen)·H_2O的晶体结构 | 第30-33页 |
·晶体结构的测定 | 第30-31页 |
·晶体结构分析 | 第31-33页 |
·Zn(ZTO)·(phen)_3·6H_2O的晶体结构 | 第33-39页 |
·晶体结构的测定 | 第33-34页 |
·晶体结构分析 | 第34-39页 |
第四章 ZTO衍生物的热分解机理及动力学 | 第39-73页 |
·热动力学基本原理 | 第39-40页 |
·热分解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 第40-43页 |
·Flynn-Wall-Ozawa法和Kissinger法 | 第40页 |
·积分法 | 第40-41页 |
·选择合适机理函数的方法 | 第41-43页 |
·[K(ZTO)·H_2O]_∞的热分解行为 | 第43-48页 |
·热分解 | 第43-44页 |
·热分析动力学 | 第44-48页 |
·ZTO(phen)·H_2O的热分解行为 | 第48-52页 |
·热分解 | 第48页 |
·热分析动力学 | 第48-52页 |
·Co(ZTO)·(phen)_3·6H_2O的热分解行为 | 第52-55页 |
·热分解 | 第52-53页 |
·热分析动力学 | 第53-55页 |
·Co(ZTO)·(phen)_3·6H_2O的热分解行为 | 第55-59页 |
·热分解 | 第55-56页 |
·热分析动力学 | 第56-59页 |
·Cu(ZTO)_2的热分解行为 | 第59-62页 |
·热分解 | 第59-60页 |
·热分析动力学 | 第60-62页 |
·Zn(ZTO)_2的热分解行为 | 第62-66页 |
·热分解 | 第62-63页 |
·热分析动力学 | 第63-66页 |
·Co(ZTO)·(phen)_3·6H_2O的热分解行为 | 第66-69页 |
·热分解 | 第66页 |
·热分析动力学 | 第66-69页 |
·Co(ZTO)_2的热分解行为 | 第69-73页 |
·热分解 | 第69页 |
·热分析动力学 | 第69-73页 |
第五章 偶氮三唑化合物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理论研究 | 第73-82页 |
·理论基础 | 第73页 |
·引言 | 第73页 |
·研究对象的构建和计算方法 | 第73-7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5-82页 |
·几何构型的优化 | 第75-76页 |
·分子总能量、前线轨道能级 | 第76-79页 |
·自然原子电荷 | 第79-80页 |
·静电势 | 第80-82页 |
第六章 [K(ZTO)·H_2O]_∞、ZTO(phen)·H_2O、GZTO·H_2O的理论计算 | 第82-92页 |
·[K(ZTO)·H_2O]_∞的理论计算 | 第82-84页 |
·自然原子电荷 | 第82-83页 |
·自然键轨道分析 | 第83-84页 |
·紫外吸收光谱 | 第84页 |
·ZTO(phen)·H_2O的理论计算 | 第84-87页 |
·几何优化 | 第84-86页 |
·紫外吸收光谱 | 第86页 |
·前线分子轨道 | 第86-87页 |
·GZTO·H_2O的理论计算 | 第87-92页 |
·自然键轨道分析 | 第87-90页 |
·分子轨道 | 第90-91页 |
·静电势分析 | 第91-92页 |
结论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9-100页 |
致谢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