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导论 | 第10-18页 |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本文研究内容、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3-16页 |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2 城市基础设施供给与自然灾害风险防治之间的关系 | 第18-27页 |
·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理论 | 第18-21页 |
·理论的产生及其背景 | 第18-19页 |
·理论的内涵 | 第19-21页 |
·自然灾害风险的种类及其特点 | 第21-23页 |
·地质灾害 | 第21-22页 |
·气象灾害 | 第22页 |
·海洋灾害 | 第22页 |
·地震灾害 | 第22-23页 |
·自然灾害风险防治基础设施供给的分类 | 第23-25页 |
·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 | 第23-24页 |
·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海洋灾害、地震灾害防治措施 | 第24-25页 |
·基础设施在防治自然灾害风险方面的主要作用 | 第25-27页 |
3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的供给及防治自然灾害风险的现状 | 第27-33页 |
·我国城市防灾基础设施的供给现状 | 第27-28页 |
·自然灾害风险防治基础设施供给的标准与原则 | 第28-29页 |
·自然灾害风险防治基础设施供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9-33页 |
·城市防灾基础设施的承灾能力不足 | 第29-30页 |
·防灾基础设施缺乏定期维护和适时更新 | 第30页 |
·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 第30-31页 |
·资金投入不足引致灾害风险防治基础设施供给不足 | 第31-32页 |
·我国自然灾害风险防治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落后 | 第32-33页 |
4 国外城市基础设施供给防灾的经验及其启示 | 第33-38页 |
·国外自然灾害风险防治的经验 | 第33-35页 |
·美国城市综合自然灾害风险应急管理工作 | 第33-34页 |
·日本软硬结合的基础设施防灾规划 | 第34-35页 |
·国外防灾基础设施供给对我国的启示 | 第35-38页 |
·注重资源整合,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抗灾减灾的机制 | 第35-36页 |
·建立并逐步完善,覆盖全城避难系统 | 第36页 |
·加强房屋建筑物、公共场所建筑物的抗震防灾功能 | 第36-38页 |
5 我国城市防灾基础设施供给对策 | 第38-46页 |
·加强防灾基础设施供给的组织建设 | 第38-40页 |
·建立专门的防灾基础设施供给的管理机构 | 第38页 |
·建立有效的灾害信息系统 | 第38-39页 |
·鼓励和引导第三部门积极参与防灾基础设施供给 | 第39-40页 |
·完善防灾基础设施供给的法律体系 | 第40-42页 |
·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 | 第40-41页 |
·保障法律的有效执行 | 第41-42页 |
·加强防灾基础设施供给的监督 | 第42-44页 |
·体制内监督 | 第42-43页 |
·体制外监督 | 第43-44页 |
·发挥科技创新技术的应用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后记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