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目录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企业并购反垄断审查制度的概述 | 第11-23页 |
第一节 企业并购概念的界定 | 第11-13页 |
一、 各国关于企业并购这一概念的界定 | 第11-12页 |
二、 我国《反垄断法》对经营者集中概念的界定 | 第12-13页 |
第二节 企业并购反垄断审查的价值和目的 | 第13-17页 |
一、 企业并购反垄断审查在管制行业的适用 | 第13-14页 |
二、 企业并购反垄断审查对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 | 第14-16页 |
三、 企业并购反垄断审查为国家安全审查提供参考和协助 | 第16页 |
四、 企业并购反垄断审查的目的在于维护市场竞争 | 第16-17页 |
第三节 企业并购中反垄断审查的必要性 | 第17-20页 |
一、 企业并购过程中垄断的产生 | 第17页 |
二、 企业并购中垄断的积极影响 | 第17-19页 |
三、 企业并购中垄断的消极影响 | 第19-20页 |
四、 企业并购反垄断审查的必要性 | 第20页 |
第四节 我国《反垄断法》对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的规定 | 第20-23页 |
一、 申报 | 第20-21页 |
二、 审查 | 第21-22页 |
三、 结果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国外企业并购反垄断审查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23-34页 |
第一节 美国的企业并购反垄断审查制度 | 第23-25页 |
一、 美国的企业并购反垄断审查的立法概况 | 第23-24页 |
二、 美国的企业并购反垄断审查的几个问题 | 第24-25页 |
第二节 欧盟的企业并购反垄断审查制度 | 第25-28页 |
一、 欧盟的企业并购反垄断审查的立法概况 | 第25-26页 |
二、 欧盟的企业并购反垄断审查的几个问题 | 第26-28页 |
第三节 德国的企业并购反垄断审查制度 | 第28-30页 |
一、 德国的企业并购反垄断审查的立法概况 | 第28-29页 |
二、 德国的企业并购反垄断审查的几个问题 | 第29-30页 |
第四节 国外企业并购反垄断审查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30-34页 |
一、 总结并重视我国企业并购反垄断审查的实践经验 | 第30页 |
二、 增加国际交流合作,借鉴发达国家的企业并购反垄断审查经验 | 第30-31页 |
三、 将经济分析运用到企业并购反垄断审查中 | 第31-32页 |
四、 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完善企业并购反垄断审查制度 | 第32-34页 |
第三章 我国企业并购反垄断审查制度的完善 | 第34-40页 |
第一节 企业并购的反垄断审查申报标准的完善 | 第34-36页 |
一、 明确申报期限 | 第34页 |
二、 明确申报标准 | 第34-35页 |
三、 设立自动等待期的适用除外制度 | 第35-36页 |
第二节 企业并购反垄断审查实体审查的完善 | 第36-37页 |
一、 在相关市场界定中建立我国的 HHI 指标体系 | 第36页 |
二、 设立符合我国市场经济的“安全港”制度标准 | 第36-37页 |
第三节 企业并购反垄断审查程序的完善 | 第37-39页 |
一、 经营者集中审查程序的完善 | 第37-38页 |
二、 企业并购反垄断审查程序中适用简易程序 | 第38-39页 |
第四节 企业并购反垄断审查救济制度的完善 | 第39-40页 |
一、 对我国经营者集中救济制度的完善 | 第39页 |
二、 在经营者集中配套法律当中的增加附加限制性条件的规定 | 第39-40页 |
结论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一、 著作类 | 第42-43页 |
二、 论文类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7页 |
详细摘要 | 第47-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