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8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3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一、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二、国外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6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四节 本文创新点与存在的不足 | 第17-18页 |
一、可能的创新 | 第17页 |
二、本文的不足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我国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过程 | 第18-28页 |
第一节 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8-21页 |
一、机关单位、事业、企业的概念 | 第18页 |
二、养老保险制度的概念 | 第18页 |
三、基本养老保险 | 第18-19页 |
四、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 | 第19-21页 |
五、企业年金 | 第21页 |
第二节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理论依据 | 第21-24页 |
一、生命周期理论 | 第21-22页 |
二、公共产品理论 | 第22-23页 |
三、福利经济学中的养老保险理论 | 第23-24页 |
四、诱导性退休提高效率理论 | 第24页 |
五、退休保险理论 | 第24页 |
第三节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发展历程 | 第24-28页 |
一、改革开放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艰难进程 | 第25-26页 |
二、改革开放后我国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顺利发展 | 第26-28页 |
第三章 企业职工个体特征对养老金差异影响的定量分析 | 第28-41页 |
第一节 计量分析因素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 | 第28-30页 |
一、数据来源及其样本特征 | 第28-29页 |
二、单位根检验 | 第29页 |
三、协整检验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内部影响因素定量分析 | 第30-35页 |
一、年龄 | 第30-31页 |
二、性别计量分析 | 第31-33页 |
三、干部与工人身份的影响 | 第33-34页 |
四、参加工作年数 | 第34-35页 |
第三节 外部因素对养老金差异影响 | 第35-41页 |
一、安徽省实施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来养老金调整政策 | 第35-36页 |
二、退休年数 | 第36页 |
三、缴费年数 | 第36-37页 |
四、实际缴费年限 | 第37-38页 |
五、老人、中人差异因素 | 第38-39页 |
六、正常退休与提前退休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综合 | 第41-45页 |
第一节 个体特征的综合计量分析 | 第41-42页 |
第二节 外部因素的综合计量分析 | 第42-43页 |
第三节 内部和外部因素的整体定量分析 | 第43-45页 |
第五章 我国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差异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45-56页 |
第一节 内部因素的结论与对策 | 第45-50页 |
一、年龄因素影响企业职工养老金的原因与对策 | 第45-46页 |
二、性别因素影响职工养老金的原因与对策 | 第46-47页 |
三、身份因素影响职工养老金的原因与对策 | 第47-48页 |
四、参加工作年数影响职工养老金水平的原因及对策 | 第48-50页 |
第二节 外部因素的结论与对策 | 第50-54页 |
一、退休年数因素影响职工养老金水平的原因及对策 | 第50-51页 |
二、缴费年数因素影响职工养老金水平的原因及对策 | 第51页 |
三、实际缴费年数因素影响职工养老金水平的原因及对策 | 第51-52页 |
四、老人退休和中人退休因素影响职工养老金水平的原因及对策 | 第52-53页 |
五、正常退休和提前退休因素影响职工养老金水平的原因及对策 | 第53-54页 |
第三节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4-56页 |
一、样本数据存在一定的偏差 | 第54页 |
二、文化程度的影响作用还不明确 | 第54-55页 |
三、实际缴费年数对养老金水平的影响还有待于研究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