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余阙及其《青阳集》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绪论第8-12页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第8-9页
 二、学术史回顾第9-11页
 三、论文的研究方向和内容设计第11-12页
第一章 余阙籍贯家世考述第12-21页
 第一节 元代社会变迁与文化交融第12-14页
  一、社会变迁第12-13页
  二、文化交融第13-14页
 第二节 余阙籍贯家世考第14-21页
  一、余阙籍贯姓氏考第14-17页
  二、余阙家世后裔考第17-21页
第二章 余阙生平及交游、著作考述第21-39页
 第一节 余阙生平考述第21-30页
  一、筑室青阳,授徒养母(1303---1333)第21-23页
  二、累迁官职,两度辞官(1333---1351)第23-27页
  三、心系朝廷,殉节安庆(1352---1358)第27-30页
 第二节 余阙交游考第30-35页
  一、青阳弟子第30-32页
  二、余阙师友同僚第32-35页
 第三节 余阙著述考第35-39页
  一、亡佚著作第35-37页
  二、参与编撰的著作第37页
  三、传世书法及文献第37-39页
第三章 《青阳集》的编纂及其版本流传第39-45页
 第一节 《青阳集》的编纂过程第39-40页
 第二节 《青阳集》的版本第40-45页
  一、九卷本《青阳集》第40-42页
  二、六卷本、四卷本《青阳集》第42-44页
  三、五卷本《青阳集》第44-45页
第四章 《青阳集》内容及其文献价值第45-75页
 第一节 《青阳集》的内容第45-70页
  一、诗歌第45-54页
  二、散文第54-70页
 第二节 《青阳集》文献价值第70-75页
  一、补正《元史》记载之缺第70-71页
  二、提供地方史研究资料第71-72页
  三、提供元代科举教育资料第72-73页
  四、保存元末农民战争史料第73页
  五、提供经济、社会习俗、宗教等方面资料第73-75页
结语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2页
致谢第82-8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齐翀《杜诗本义》研究
下一篇:清代前中期扬州徽商园林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