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引言 | 第10页 |
| ·模锻压机的简述 | 第10-13页 |
| ·液压机的工作原理及结构特征 | 第10-12页 |
| ·模锻液压机的发展 | 第12-13页 |
| ·模锻压机承载结构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过盈联接结构 | 第15-16页 |
| ·过盈联接结构的应用 | 第15页 |
| ·过盈联接结构的分析状况 | 第15-16页 |
|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 第16-18页 |
| ·课题来源 | 第16页 |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6-17页 |
|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模锻压机有限元分析的计算理论基础 | 第18-31页 |
| ·引言 | 第18页 |
| ·非线性问题的分类 | 第18-19页 |
| ·接触问题的研究发展 | 第19-22页 |
| ·经典弹性接触力学的发展 | 第19-20页 |
| ·非经典接触力学的发展 | 第20-22页 |
| ·接触问题的一般描述和基本方程 | 第22-25页 |
| ·接触问题的一般描述 | 第22-24页 |
| ·接触力的可逆与不可逆性 | 第24页 |
| ·接触问题的基本方程 | 第24-25页 |
| ·Marc软件的简介 | 第25-29页 |
| ·非线性问题在MSC.Marc中的求解 | 第26-28页 |
| ·非线性问题在MSC.Marc中的求解方法 | 第28-29页 |
| ·接触问题有限元求解的一般过程 | 第29-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800MN大型模锻压机整机结构受力分析 | 第31-43页 |
| ·引言 | 第31页 |
| ·800MN模锻压机的结构特征 | 第31-32页 |
| ·800MN模锻压机的力流传递特征 | 第32-34页 |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4-35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35-36页 |
| ·模型试验验证 | 第36-42页 |
| ·模锻压机样机测试 | 第37-38页 |
| ·实验方案与测量结果 | 第38-42页 |
| ·实验方案 | 第38-39页 |
| ·测试结果 | 第39-42页 |
| ·测试小结 | 第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800MN大型模锻压机典型过盈联接结构建模与优化 | 第43-63页 |
| ·引言 | 第43页 |
| ·模锻压机局部典型结构的计算模型 | 第43-45页 |
| ·结构模型与单元划分 | 第43-44页 |
| ·材料特性 | 第44页 |
| ·载荷和边界条件 | 第44-45页 |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45-48页 |
| ·接触面应力分布状态 | 第45页 |
| ·接触面的接触情况 | 第45-46页 |
| ·不同部件的应力 | 第46-48页 |
| ·解决方案的建立 | 第48-61页 |
| ·典型局部组合承载结构受力状态分析 | 第48页 |
| ·解决方案一 | 第48-52页 |
| ·解决方案二 | 第52-56页 |
| ·解决方案三 | 第56-59页 |
| ·解决方案四 | 第59-61页 |
| ·结论 | 第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 第五章 最佳过盈量的计算方法与验证 | 第63-71页 |
| ·引言 | 第63页 |
| ·过盈量的计算 | 第63-66页 |
| ·模锻压机的"最佳过盈量" | 第66-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 ·全文总结 | 第71-72页 |
| ·全文展望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