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多金属氧酸盐简介 | 第11-12页 |
·杂多化合物的合成 | 第12-14页 |
·多酸母体的制备 | 第13页 |
·杂多阴离子的提取方法 | 第13-14页 |
·多金属氧酸盐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基于同多阴离子的化合物 | 第14页 |
·基于杂多阴离子的化合物 | 第14-15页 |
·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实验方法与实验仪器药品 | 第17-20页 |
·实验方法 | 第17-18页 |
·水热合成方法的起源 | 第17页 |
·水热反应的基本原理 | 第17页 |
·水热合成的利弊 | 第17-18页 |
·实验仪器和药品 | 第18-19页 |
·实验仪器 | 第18页 |
·实验药品 | 第18-19页 |
·小结 | 第19-20页 |
第3章 含氮有机配体(bimb)和Keggin型多酸阴离子构筑的新型配合物的合成、 表征和性质研究 | 第20-45页 |
·引言 | 第20-22页 |
·[Co(H_2O)_2(bimb)_2]_2[PWVW_(11)VIO_40](1)与[Co(H_2O)_2(bimb)_2]_2[SiW_(12)O_40](2) 的合成、结构与表征 | 第22-31页 |
·[Co(H_2O)_2(bimb)_2]_2[PWVW_(11)VIO_40](1)的合成 | 第22-23页 |
·[Co(H_2O)_2(bimb)_2]_2[SiW_(12)O_40](2)的合成 | 第23-24页 |
·[Co(H_2O)_2(bimb)_2]_2[PWVW_(11)VIO_40](1)红外光谱 | 第24页 |
·[Co(H_2O)_2(bimb)_2]_2[SiW_(12)O_40](2)的红外光谱 | 第24-25页 |
·[Co(H_2O)_2(bimb)_2]_2[PWVW_(11)VIO_40](1)晶体结构 | 第25-27页 |
·[Co(H_2O)_2(bimb)_2]_2[SiW_(12)O_40](2)晶体结构 | 第27-31页 |
·[Co(H_2O)_2(bimb)_2]_2[PWVW_(11)VIO_40](1)的电化学性质 | 第31页 |
·Zn[Zn(H_2O)(bimb)_2]_2[PW_(12)O_40]·2H_2O (3)的合成、结构与表征 | 第31-37页 |
·Zn[Zn(H_2O)(bimb)_2]_2[PW_(12)O_40]·2H_2O(3)的合成 | 第31-32页 |
·Zn[Zn(H_2O)(bimb)_2]_2[PW_(12)O_40]·2H_2O(3)的红外光谱 | 第32-33页 |
·Zn[Zn(H_2O)(bimb)_2]_2[PW_(12)O_40]·2H_2O(3)的晶体结构 | 第33-36页 |
·Zn[Zn(H_2O)(bimb)_2]_2[PW_(12)O_40]·2H_2O(3)的电化学性质 | 第36-37页 |
·[Co_2(bimb)_2][BW_(12)O_40] (4)的合成、结构与表征 | 第37-43页 |
·[Co_2((bimb)_2)][BW_(12)O_40](4)的合成 | 第37-38页 |
·[Co_2(bimb)_2][BW_(12)O_40](4)的红外光谱 | 第38页 |
·[Co_2(bimb)_2][BW_(12)O_40](4)的晶体结构 | 第38-42页 |
·[Co_2(bimb)_2][BW_(12)O_40](4)的电化学性质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4章 (bimb)[Co_2VO6] (5)的合成、表征和性质研究 | 第45-51页 |
·引言 | 第45页 |
·(bimb)[Co_2VO6] (5)的合成 | 第45-46页 |
·(bimb)[Co_2VO6] (5)的红外光谱 | 第46页 |
·(bimb)[Co_2VO6] (5)的晶体结构 | 第46-49页 |
·(bimb)[Co_2VO6] (5)的电化学性质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