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洞口段施工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5页 |
·理论研究及数值分析 | 第12-14页 |
·设计与施工技术 | 第14-15页 |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2 黄毛岭隧道工程概况 | 第17-31页 |
·工程概述 | 第17页 |
·隧道总体设计 | 第17-19页 |
·隧道设计技术标准 | 第17页 |
·隧道建筑界限 | 第17页 |
·隧道衬砌内轮廓 | 第17-19页 |
·隧道平纵面设计 | 第19页 |
·隧道规模 | 第19页 |
·隧道工程地质条件 | 第19-25页 |
·自然地理条件 | 第19-23页 |
·场地地质构造 | 第23-24页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4-25页 |
·隧道衬砌结构设计 | 第25-31页 |
·洞身衬砌结构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 第25页 |
·复合衬砌参数 | 第25页 |
·隧道辅助施工措施设计 | 第25-31页 |
3 黄毛岭隧道洞口段施工异常情况监测 | 第31-48页 |
·洞口段工程特性简述 | 第31-32页 |
·原施工方案 | 第32页 |
·施工中出现的异常情况监测 | 第32-47页 |
·地表沉降及裂缝监测 | 第33-41页 |
·洞内变形监测 | 第41-45页 |
·衬砌结构裂缝监测 | 第45-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4 黄毛岭隧道洞口段施工异常处理对策 | 第48-58页 |
·原因分析 | 第48页 |
·右洞异常情况处理 | 第48-51页 |
·处理方案 | 第48-50页 |
·处理效果 | 第50-51页 |
·左洞异常情况处理 | 第51-54页 |
·处理方案 | 第51-52页 |
·七步台阶法施工工艺 | 第52-54页 |
·处理效果 | 第54页 |
·衬砌开裂段处理 | 第54-57页 |
·处理方案 | 第54-57页 |
·处理效果 | 第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5 浅埋偏压小间距隧道洞口段施工数值仿真 | 第58-79页 |
·MIDAS/GTS程序简介 | 第58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58-69页 |
·单元类型 | 第58-66页 |
·破坏准则 | 第66页 |
·初始地应力场 | 第66-67页 |
·边界条件 | 第67页 |
·计算参数选取 | 第67-68页 |
·计算工况划分 | 第68页 |
·有限元模型 | 第68-69页 |
·不同施工方法平面计算结果分析 | 第69-74页 |
·围岩变形对比分析 | 第69-71页 |
·围岩应力对比分析 | 第71-73页 |
·支护结构受力对比分析 | 第73-74页 |
·不同施工方案的综合对比 | 第74页 |
·CD法三维计算结果分析 | 第74-78页 |
·围岩位移分析 | 第74-75页 |
·围岩应力分析 | 第75页 |
·初期支护 | 第75-77页 |
·二次衬砌 | 第77-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主要结论 | 第79-80页 |
·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88页 |
一、发表的论文 | 第88页 |
二、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和工程项目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