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电解槽电磁流耦合模型及应用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6页 |
| ·铝电解工业简介 | 第11-12页 |
| ·铝电解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内现状 | 第12-13页 |
| ·国际现状 | 第13页 |
| ·目前铝电解节能降耗的思路 | 第13-18页 |
| ·铝电解的理论最低能耗 | 第13-14页 |
| ·铝电解实际能耗 | 第14页 |
| ·铝电解能耗分析 | 第14-18页 |
| ·铝电解槽电磁场计算方法及母线配置综述 | 第18-24页 |
| ·电场计算方法综述 | 第18-20页 |
| ·磁场计算方法综述 | 第20页 |
| ·母线配置综述 | 第20-22页 |
| ·国内外铝电解槽磁场计算方法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4-25页 |
| ·项目依托 | 第24页 |
| ·本课题意义 | 第24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二章 铝电解槽电-磁-流场解析模型 | 第26-35页 |
| ·铝电解槽电场解析模型 | 第26-28页 |
| ·母线电流解析模型 | 第26页 |
| ·阳极、阴极及熔体区域电流解析模型 | 第26-27页 |
| ·铝电解槽电场综合解析模型 | 第27-28页 |
| ·铝电解槽磁场解析模型 | 第28-30页 |
| ·母线电流磁场解析模型 | 第28-29页 |
| ·阳极、阴极、熔体区域磁场解析模型 | 第29页 |
| ·阴极钢棒磁场解析模型 | 第29-30页 |
| ·槽壳磁场解析模型 | 第30页 |
| ·铝液电磁力解析模型 | 第30页 |
| ·铝电解槽流场解析模型 | 第30-32页 |
| ·铝电解槽电-磁-流场解析物理模型 | 第32-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三章 铝电解槽电-磁-流场的计算与强化电流研究 | 第35-51页 |
| ·铝电解槽电-磁-流场的数值计算 | 第35-44页 |
| ·仿真对象和参数 | 第35页 |
| ·电场计算结果与仿真分析 | 第35-38页 |
| ·磁场计算结果与仿真分析 | 第38-42页 |
| ·160KA铝液流场计算结果与仿真分析 | 第42-44页 |
| ·电流强化到175KA时铝电解槽三场仿真结果 | 第44-48页 |
| ·电流强化到175KA磁场仿真结果 | 第44-47页 |
| ·电流强化到175KA流场仿真结果 | 第47-48页 |
| ·强化电流对电解生产的影响 | 第48-49页 |
| ·强化电流后工艺措施 | 第49页 |
| ·技术条件的调整 | 第49页 |
| ·管理方面要加强 | 第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第四章 工艺条件对铝电解槽磁场的影响 | 第51-63页 |
| ·工艺条件对铝电解槽磁场的影响 | 第51-62页 |
| ·铝液高度 | 第51-52页 |
| ·极距 | 第52-53页 |
| ·电解质高度 | 第53页 |
| ·炉帮的形状 | 第53-54页 |
| ·横梁母线的移动 | 第54-55页 |
| ·换极 | 第55-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五章 175KA系列铝电解槽母线配置优化 | 第63-74页 |
| ·母线优化方案的提出 | 第63-64页 |
| ·优化后磁场计算 | 第64-66页 |
| ·电流为175kA时磁场计算结果 | 第64-66页 |
| ·优化前后磁场对比和分析 | 第66-69页 |
| ·优化后流场计算 | 第69-70页 |
| ·具体母线优化方案细则 | 第70-73页 |
| ·母线优化方案特点 | 第70-72页 |
| ·母线用量 | 第72页 |
| ·补偿母线安装实施方案 | 第72页 |
| ·效益分析 | 第72-73页 |
| ·可行性分析 | 第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74-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参与科研项目 | 第81-82页 |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