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园林设计论文

基于特色营造的新城社区公园规划设计研究--以博山区汪溪湖公园规划设计为例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1 引言第10-21页
   ·研究背景第10-11页
     ·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第10页
     ·大众需求及景观意识的改变第10-11页
     ·社区公园中特色的缺失第11页
   ·研究涉及的相关概念第11-13页
     ·新城第11-12页
     ·社区公园第12-13页
     ·新城社区公园第13页
     ·特色营造第13页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第13-16页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3-15页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第15-16页
   ·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第16-18页
     ·批判的地域主义第16页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6-17页
     ·景观生态学第17页
     ·环境行为学和心理学第17-18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8页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第18-21页
     ·研究方法第18-20页
     ·研究框架第20-21页
   ·小结第21页
2 新城社区公园概述第21-30页
   ·新城社区公园的特点第21-23页
     ·自然特色浓郁第21页
     ·用地压力小第21-22页
     ·居民的来源复杂第22页
     ·基础设施完善第22-23页
   ·新城社区公园的功能第23-25页
     ·休闲游憩功能第23页
     ·文化宣传功能第23-24页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第24页
     ·营造居民归属感第24-25页
     ·彰显城市特色第25页
   ·新城社区公园设计的影响因素第25-27页
     ·居民的行为方式第25-26页
     ·社区的建筑风格第26-27页
     ·社区公园的规模大小第27页
     ·公众参与意见第27页
   ·新城社区公园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第27-30页
     ·规划层面上,脱离老城区发展,与老城区结合不紧密第27-28页
     ·文化层面上,盲目崇洋,文脉流失,失去特色第28页
     ·生态层面上,过度开发,生态失衡第28-29页
     ·设计层面上,设计师迫于压力,缺乏人性需求的考虑第29-30页
   ·小结第30页
3 新城社区公园特色营造理论研究第30-41页
   ·新城社区公园特色营造的内涵和景观资源构成第30-31页
     ·内涵第30页
     ·景观资源构成第30-31页
   ·新城社区公园特色营造的原则第31-34页
     ·以人为本原则第32页
     ·文化特色原则第32页
     ·因地制宜原则第32-33页
     ·生态保护原则第33页
     ·公众参与原则第33-34页
   ·新城社区公园特色营造的思路第34-36页
     ·尊重自然,营造宜人的生态景观第34页
     ·延续文脉,发掘新城独有的地域文化特色第34-35页
     ·迎合需求,创造分区合理的社区环境第35-36页
   ·新城社区公园特色营造的景观要素分析第36-41页
     ·地形的特色营造第36-37页
     ·植物景观的特色营造第37-38页
     ·水体景观的特色营造第38-39页
     ·道路景观的特色营造第39-40页
     ·景观小品及构筑物景观的特色营造第40-41页
   ·小结第41页
4 实践研究——以博山区汪溪湖公园规划设计为例第41-77页
   ·现状分析第41-46页
     ·博山概况第41-42页
     ·汪溪湖社区公园现状分析第42-44页
     ·场地优劣势分析第44-46页
   ·设计理念与设计目标第46-47页
     ·设计理念第46页
     ·设计目标第46-47页
   ·公园定位与总体布局第47-49页
     ·公园定位第47页
     ·总体布局第47-49页
   ·景区景点规划第49-58页
     ·景区规划第49-53页
     ·景点设计第53-58页
   ·汪溪湖公园特色营造的方法第58-68页
     ·自然生态与景观特色的融合第58-62页
     ·地域文化与景观特色的融合第62-65页
     ·人性需求与景观特色的融合第65-68页
   ·各具特色的景观要素设计第68-76页
     ·地形的利用与塑造第68-69页
     ·植物景观设计第69-70页
     ·水体景观设计第70-72页
     ·道路景观设计第72-75页
     ·建筑小品及构筑物景观设计第75-76页
   ·小结第76-77页
5 结论与展望第77-80页
   ·研究结论第77-78页
   ·创新点第78页
   ·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第78-80页
图表目录第80-83页
图表来源第83-86页
参考文献第86-91页
附图目录第91-92页
附图图集第92-104页
附:攻读研究生学位期间社会实践经历第104-105页
致谢第105-10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日照国际海洋城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与模式研究
下一篇:烟草定量穴施追肥机的研制